私立醫院的春天來了嗎?
按照北大國際醫院提供的資料,作為北京大學附屬醫院,這個總投資規模超過40億元的醫療航母,將集結36個醫療中心、49個醫療學科、1800張病床,填補京城北部的醫療空白;方正集團和北京大學分別擁有其70%和30%的股權。
然而自從2003年立項至今,由于融資困難和各種政策障礙,北大國際醫院依然尚未投入使用,方正集團在鄭州的醫療投資項目也未能成行。
擁有上層支持、幾十億投資、第一流人才儲備的北大方正尚且如此步履艱難,私營醫院的探路之難可見一斑。
盈利難題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提出,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進一步改善執業環境,對各類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給予優先支持。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
在莊一強看來,國內醫療服務比較好的市場格局應該是,公立醫院占50%~60%,私立醫院占40%~50%;而私立醫院中,應該有20%~30%屬于非營利性私立醫院。
但光看數字遐想亦太過簡單,在公立醫院壟斷的冰冷事實面前,私立醫院仍整體面臨規模小、盈利模式難等困境。
廣州現代醫院是中國博愛醫療集團在2005年8月直接投資的一家綜合性醫院,規模大體與二級醫院相當。但據該院院長王懷忠透露,直至2011年,現代醫院才實現盈虧平衡。
“綜合性民營醫院前期投入太大,回報周期長,一般都要5年以上才能實現盈利,我們用了6年。”王懷忠稱。
莊一強則表示,中國醫療行業投資回報期平均要10年以上,才能形成穩定的利潤回報,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至少要有5年純投入不賺錢的心理準備。
在民營資本活躍的珠三角,東華醫院是東莞最早的大型民營醫院,開辦十幾年來已形成了穩定的盈利回報。不過,東華醫院的投資者在2006年左右創辦的另外一家相同定位的康華醫院,也是投入了巨資,運營五六年來尚未實現盈利。
相比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的投入較小、回報快。基于此,多數民營醫院選擇了專科的商業模式。
目前,采用“專科連鎖”的愛爾眼科和通策醫療已登陸資本市場。盡管如此,其不足10億元的年營業額、徘徊在30%以下的利潤率,仍是私立醫院艱難生存的一大縮影。
對于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醫院而言,醫保定點資質成為能否形成穩定業務量的關鍵。童穎表示,各地醫保政策要真正“一視同仁”,只要給了民營醫院醫保資質,生存環境就相對好一些。“雖然每年給私立醫院醫保的量與公立醫院不能相比,但我們已經感到很欣慰了。”
最近幾年,隨著外資逐漸進入中國醫療服務行業,高端醫療也成為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都在搶灘的一個領域,但在業內看來,私立醫院做高端醫療更有優勢。
“畢竟私立醫院在市場敏感性、服務和患者隱私保護等方面比公立醫院做得好,而且,我認為公立醫院不能去做高端醫療,這跟它的定位不符嘛。”博愛醫療集團廣州片區一位院長表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