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企業為何資金緊張?都是圈錢惹的禍
鋼貿商資金緊張嗎?
在行業實現穩步增長的情況下,企業融資壓力通常會有所減輕。人民銀行日前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減輕了一些企業的負擔。然而,有一個群體卻以公開信的形式要求銀行進一步給予他們資金支持。
近日,一封由上海鋼鐵服務業行業協會和福建省周寧縣上海商會共同發出的《致商業銀行的一封公開信》(下稱《公開信》)呼吁銀行給予鋼貿企業貸款,也進一步將鋼貿企業資金鏈緊張現象進一步推向了前臺。
此前一段時間來,包括江蘇、上海在內長三角內鋼貿市場融資問題不斷爆發。
自江蘇無錫一洲鋼材貿易市場老板李國清攜家人“跑路”到澳洲后,近期工商銀行與江蘇淮安某鋼貿市場又打起了官司:鋼材市場倒閉涉及到高達3億元的貸款風險。
進一步消息顯示,江蘇各地上報反映“鋼貿市場融資問題”的文件如“雪片般”飛向了江蘇省內負責金融穩定工作的最高機構——江蘇省金融穩定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
諸多事件不僅引發了一場江蘇省內鋼材鋼貿市場融資黑洞的危機,而且從其“圈錢”的模式看,更有可能會觸發更大范圍內鋼貿市場的系統性危機。
為此,4月底銀監會專門下發了對鋼貿貸款風險警示的文件,不過《公開信》卻發出不同聲音:“銀行與鋼貿企業合作的過程中,銀行業取得了豐厚回報”。
與銀行相比,鋼貿企業顯然是弱勢。很大一部分鋼貿市場的背后實際操控者均為某東南沿海省份籍貫商人,當前期在地方進行小規模真實性投資后,隨即開展了大規模系統性的銀行融資借貸,但其所獲得的資金絕大部分流向了上海,進入了期貨市場和房地產。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僅僅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連云港市及其下屬各縣(市、區)的鋼貿市場,向全市各個金融機構融資的信貸合同總額為29.5億元。
以江蘇為例,將在7-8月迎來全省范圍內的鋼貿企業借款償還高峰期,目前,僅在江蘇省內,鋼貿市場就高達1000家左右,注冊鋼貿商戶超過2萬。
這或已經影響到了大量鋼貿企業、擔保公司的生存,并影響到了銀行的資金安全,因此,江蘇省金融穩定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等有關政府部門對此現象尤為關注。
鋼貿市場圈錢路徑: 貸款方、擔保方、投資方都是自家人
隨著江蘇有關部門對當下省內鋼貿市場融資所集中爆發的問題進行分析,其圈錢模式也浮出水面。
江蘇各地以鋼貿交易市場為平臺的“三位一體”(鋼貿市場投資者及其下屬擔保公司、貸款商戶)的模式“成功”套取了銀行信貸。
以連云港寶匯擔保有限公司為例,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2009年3月成立,系灌南縣寶匯金屬交易市場的全資子公司,主要為進駐寶匯金屬交易市場的鋼材商戶提供融資擔保。
寶匯擔保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0060萬元,法人代表潘邦華,另有魏裕桂、陳慶樹2名股東。
令人吃驚的,潘等三人不僅是寶匯公司的出資人和股東,亦同時是灌南縣寶匯金屬交易市場的股東,且三人同為近些年到灌南投資的東南某省籍商人。
由此顯示出,鋼貿市場和擔保公司背后實際操控者,實際上為“同一人”。
問題不僅僅止于此,具體通過寶匯擔保公司從銀行貸款人--即在寶匯交易市場內從事鋼材經營的所謂的鋼材商戶,都系潘邦華等從該省帶過來的同鄉人馬。
由此,鋼貿市場投資者及其下屬擔保公司、商戶在本質上是“三位一體”的模式。
這就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金融風險,目前,太倉農商行灌南支行為22戶金屬市場內商戶提供的貸款,都只是由寶匯擔保公司提供擔保。
事實上,此種模式不僅僅在連云港,在長三角不少地方,鋼貿企業都采取類似的手段從銀行貸款。
“‘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從目前地方上報的情況看,無一例外”,一位接近江蘇省金融穩定辦的人士表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