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煙草業:控煙?免談!
中國控煙事業已經陷入僵局
今年的世界無煙日提出了一個口號——“警惕煙草業干擾控煙”,這個口號對于中國的控煙事業來說相當貼切。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自2005年中國加入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簡稱《控煙公約》)以來,控煙形勢并不樂觀,甚至有越控制越嚴峻之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06年,《控煙公約》在中國生效的第一年,全國卷煙產量為20218億支,而2011年,這一數字已上升至24474億支,漲幅為21.05%。
從數據上看,我國的控煙形勢嚴峻。5月31日前后,多家機構最新發布的“控煙報告”顯示,煙草業至今未顯露“夕陽行業”之態,反而全力謀求發展。
相關控煙人士坦言,目前,世衛組織為協助各締約國實現控煙承諾而提出的“逆轉煙草流行六策”,在中國正遭受煙草業的強烈干擾,很多措施根本無法落實。
煙草業的干擾
“我對中國控煙的未來很憂慮。”6月3日,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簡稱新探健康)副主任吳宜群回到北京,3天前的“世界無煙日”,她受邀前往蘇州做了一場關于控煙的講座。
“主辦方請我吃了一頓便飯,其間,地方上的人看到省里來人,二話沒說,立馬從口袋里掏出一包中華。”吳宜群說。
此前,她還經歷過另一件尷尬之事。東部沿海一家疾控中心曾迎來一個美國專家團,單位領導很重視,一迎專家進門就一人一包中華,“那些美國專家給煙拍了照,碰到我時還留了一個問題,中國是怎么宣傳控煙的?”
在吳宜群看來,控煙之于中國,任重道遠,斗爭艱難,“中國是全球第77個締約國,政府能夠支持控煙公約,這是非常好的表現,但簽約之后,高層政府的控煙意愿不夠強烈,沒有表達。”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5月24日下午,中國控煙協會、中華預防醫學會、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三家聯合召開“2012年世界無煙日主題報告發布會”,發布了中國煙草業對控煙工作的三種干擾方式:直接干擾政策制定,以科學策略欺騙消費者,以及通過促銷贊助營造正面形象。
報告指出,2011年,煙草業銷售總額達到10111.4億元,實現工商稅利7529億元,上繳財政6001.18億元。相較2010年,三者分別增長31.2%,24.6%和20.3%。
同時,中國煙草總公司已迅速成長為幾乎“無法撼動”的龐然大物。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0年,中國煙草總公司總資產從4年前的5566億元“膨脹”至10095億元,體量接近當時的中國建設銀行。不僅如此,它還是全國最賺錢的公司之一,2010年的盈利高達1177億元,日賺3.2億元,超過了中國銀行。
“今年受經濟下行影響,國企的利潤降幅超過10%,而煙草業絲毫未受波及,依舊紅火。在其他領域增速放緩之際,煙草業或將是政府獲利的重要來源之一。”專家表示。
“中央財政對煙草業的依賴性很大,煙草行業中央稅收占中央稅總額的8.32%,就全國平均而言,地方財政對煙草行業的依賴性較小,但由于煙草行業的地域集中性,某些地區,如云南、湖南、貴州等地,地方財政對煙草行業的依賴性極高。”5月31日發布的《中國煙草業經濟和財政效益再評估》這樣說。
而該報告撰稿人、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余暉進一步指出,煙草業對中國GDP的貢獻不足2%,但對財政稅收的貢獻在8%以上。
這份“貢獻”或許增強了煙草人的底氣。據悉,此前在《控煙公約》談判過程中時,國家煙草專賣局的一位官員就曾指著衛生部官員大罵,“你們要控煙?我告訴你們,這是在賣國,你們是公務員,工資的1/10都是拿我們的錢!”
控煙界的阻擊
事實上,早在2000年前后,當中國籌備參與世衛組織《控煙公約》文本討論時,煙草業便發覺危機逼近,“公約的精神是減少煙草供求,而煙草業希望擴大產能,追求商業利益,兩者的矛盾應運而生。”吳宜群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