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控煙收效甚微 應避免煙草業干擾
從觀念和法律入手變革
近日發布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專家建議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到戒煙門診戒煙或可享醫保報銷,公安等執法部門有望加入控煙,公共衛生間擬劃入禁煙區等控煙的最新舉措引發民眾熱議。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控煙工作難點還是認識問題。部分立法人士認識不足,甚至持反對意見阻礙了法律建設進程的推進,造成執法主體不明,懲罰不到位等問題。
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主任梁曉峰認為,目前大部分省市仍是按衛生部的部門規章進行控煙,其強制性不強,懲罰措施不到位,是民眾感覺控煙效果不明顯的主因。他建議可借鑒5月31日新出臺的《哈爾濱市防止二手煙草煙霧危害條例》和《天津市控制吸煙條例》中相關內容,因為兩個條例的亮點均在于,強化了執法,明確了具體責任,具有相當程度強制性,尤其對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的禁止吸煙做了“強制性限制”。
誰來監督執法也是問題。長期致力于控煙政策研究和推動的楊杰博士認為,首先應建立完善的公眾監督機制,由專業人員對舉報電話整理分析和形成報告,定期對社會發布;此外,還應聘請專業調查公司對法律實施效果進行調查,媒體也應不定期進行監督報道。
與此同時,避免煙草業對控煙的干擾也很重要。
有學者建議從國家層面理順控煙機制。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指出,相互矛盾的主體隸屬同一部門,根本不可能嚴格執行控煙,要注意切斷政府和煙草企業的利益鏈條。“根本上推進我國控煙工作,首先要把煙草生產者、銷售者和控煙組織分開。”
衛生部部長陳竺近日表示,國家對煙草業一些欺騙性的宣傳活動,要有嚴格的監管,只有這樣控煙工作才能真正實現。
事實上,控煙是一場社會化戰役,需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動。只有形成由執法、監督、公民組成的控煙網,并加強監測評估和媒體曝光,才可能最終實現控煙目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