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正在進行
比國家電網便宜1/3
山東首富張士平掌舵的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自建發電廠,不但為集團旗下企業供電,同時也通過自建電網向其它企業供電,供電價格比國家電網低三分之一,為此國家電網山東電力公司和魏橋集團還發生過“武斗”。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魏橋創業集團電力系統創建于1998年,13年來一直與山東電網解列運行,成為全省聞名的“網中網”。系統現有燃煤熱電聯產發電裝機規模超過200萬千瓦,比7年前翻了兩番。現在魏橋獨立電力系統的供電規模在山東已排位第三或第四。除供應工業生產用電外,此系統還向魏橋鎮及周邊城鄉居民約13萬人口供應商業及生活用電。
據悉,目前按該系統度電供電成本不超過0.4元,雖因煤炭價格連年上漲,供電成本比7年前升高一毛多錢,但與山東電網工業用電價格接近1元/度相比,工業、商業和居民生活用電的成本都低一半以上。很強的價格競爭力使得魏橋獨立電力系統的組建、成長和逐漸發展“紅火”。
根據魏橋集團上千億元的產業規模,該集團每年自備電廠給企業節省的成本堪以億元計。
其實魏橋自備電廠就是熱電聯產,就是分布式能源。
低價背后的秘密
在國內,并不是所有的自備電廠都可以像魏橋自備電廠這樣發展得風生水起。
據悉,魏橋電廠相較于一般電力企業,沒有承擔政府性基金和附加費、不承擔節能減排責任、不負擔電價交叉補貼、供電可靠性投入低等。與此同時,較低的人力成本也是魏橋電廠價格比當地電網低的原因之一。
一電網人士則告訴記者,光是電力交叉補貼一項就是很高的,這主要因為我國電力分配不均勻,用電大省和發電大省在空間上是錯位的。東部沿海、京津等用電地區電力需求缺口大,而西部地區電力資源豐富,所以要西電東送,中間產生了高昂的輸電成本。因此魏橋這樣的自辦電廠無法被廣泛推廣。
政府性基金、電價交叉補貼、節能減排費用這些都是加到了終端電價里面的,這些對中國經濟發展來說也是必須的,但魏橋電價不包含這些,自然要低,自然也難以推廣。
“熱電聯產”的機會
不過國內一般的自備電廠并未能具備魏橋電廠的優勢,因為國家政策對熱電聯產的發電廠和一般的自備電廠是有所不同的。
2010年,發改委、電監會、能源局曾聯合發出通知強調,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應交納國家規定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但目前在各地執行過程中,發改委對于“熱電聯產”這類資源綜合利用電站是可以免收費的,這也是魏橋電廠節約成本的重點所在。
一直以來,“熱電聯產”電廠因為政策優惠,受到地方政府和壟斷集團的排斥。
近日,有消息稱,由國家能源局委托有關部門起草的《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分布式發電并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有望于近期完成初稿的修改,并上報國家能源局發布。這意味著分布式發電并網羈絆可望獲得政策解鎖。
據悉,兩辦法明確鼓勵各類法人以及個人投資分布式發電,提出要按單位電量補貼分布式發電,并就目前困擾分布式發電的并網問題提出相關解決措施。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