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1/3光伏企業將被淘汰 誰之過?
圖為光伏組件生產車間
早在2009年的時候,趙霞便做了一個新的決定,那就是以4000萬元注冊資本成立常州華美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常州華美),落戶于常州天合光伏產業園(下稱天合產業園),主要從事太陽能光伏玻璃的研發與銷售。在這家公司之前,趙在2008年2月已經在河南省焦作市投入1000萬元成立了從事相同業務的河南華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但在當時看來,趙霞的新投資重復或許值得。
彼時,位于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北部的天合產業園剛成立一年有余,官員們在招商時承諾,依托龍頭企業天合光能的帶動作用,到2015年將形成一個千億級的光伏產業集群。對于趙霞來說,決定落戶的原因莫過于對“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篤信。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今年4月25日,華美位于天合產業園建筑面積達3.5萬平方米的工廠大門緊閉,雖然時值正午進餐時間,工廠內卻見不到半點人氣。在一幢兩層的廠房外,一堆堆淡綠色的玻璃靠墻邊被擺放成很長的一排,四周卻聽不見任何機器作業的聲響。
院墻外一幅巨大地廣告牌的塑料幕布已經破爛,但它依舊向外人展示著常州華美的雄心:這間投資總額為3.1億元的工廠,分期建有年產300萬平方米/條的光伏玻璃生產線四條和BIPV玻璃生產線一條。這里本該年產光伏玻璃產品1260萬平方米,銷售總額為6億元。
“華美只做鋼化這個末端環節,跟一些從配料開始做起的玻璃廠商相比,他們沒有價格優勢。”一位知情人士說,華美得玻璃在天合用的也并不多。
僅距華美工廠幾百米開外,天合光能占地309畝的新舊兩處工廠隔著一條馬路相望。一群穿著工服的工人們在路邊抽煙閑聊,他們身后偌大廠房的屋頂,幾根煙囪不斷地冒出淡淡的白煙。但在這幅看似熱鬧的景象背后,天合的日子實際并不好過。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去年Q4天合太陽能組件出貨量約為425MW,環比增加14.8%;營收為4.357億美元,環比下降9.6%;毛利3100萬美元,環比下降40.4%;凈虧損6580萬美元,上季度凈虧損為3150萬美元。
這幾乎就是眼下光伏企業的生存圖景:在光伏終端市場上需求仍在放大,但大企業只能維持沒有利潤的繁榮,而對于眾多的中小企業而言,唯有暫停生產并憧憬著下一輪產業爆發。
但可能已不屬于這些中小型光伏企業。常州天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謝瀟拓悲觀的預計,江蘇近千家光伏企業在這輪洗牌中至少有1/3將被淘汰。
“作為我國光伏制造第一大省,江蘇省在今年的光伏寒冬必然受影響最大,但政府定會出手相助。”中國資源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朱俊生說,“比如江蘇建設光伏電站,也將拉動上游產品的消費。”
在高歌猛進三年后的今天,中國光伏產業面臨著外部市場縮口與內部市場難啟的雙重困境。而作為占據中國光伏產業半壁江山的江蘇企業如何走出困境?地方當政者扶持新政是否有效?一切有待觀察。
龍頭企業的轉型糾結
面對新形勢,阿特斯這個以謹慎著稱的企業也難免隨了大潮。
“工廠停產半年之后再重開,你的技術絕對達不到一直生產的企業的水平,那這個廠自然就會被淘汰。” 阿特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表示。
實際上,對阿特斯這樣的一線企業來說,前行之路也并不平坦。“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段的制造企業總是難以獨立存活,要么受制于上游的硅料,要么受制于下游的項目。”在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蘇維利看來,中游公司的競爭力過于薄弱。
就算情況真如蘇維利料想的那樣也沒關系,因為瞿曉鏵已經下定決心,明天的阿特斯,不再是昨日的阿特斯。
實際上,因為近兩年上游硅片價格下降明顯,這個早前讓許多企業費心布局的環節反而成了累贅。相比之下,阿特斯能夠保證財務上的靈活度,瞿曉鏵認為很大的原因是在2009和2010年市場最火爆的時候,其在商業模式上沒有像許多同行那樣追求垂直一體化,把前端環節留給合作伙伴去做。當然,此舉的代價是在同行們的毛利率達到30%時,阿特斯只有15%-20%。
然而,去年行業整合期開始后,阿特斯卻保持著上升的勢頭,全年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五。在形勢最艱難的第四季度,排名甚至上升至第二。這也讓瞿堅信,產能充分競爭的時候,全產業鏈并不是降成本的最好方式,“應該要做好分工。”
但面對眼下的新形勢,這個以謹慎著稱的企業也難免隨了大潮,決心要從純粹的設備制造商轉型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看起來,這與“分工”的理論有悖,但瞿曉鏵卻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把握一個項目,給客戶帶來更多的附加值。”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早在2009年,瞿便在阿特斯內部提出轉型的策略,并把目標市場首先定在加拿大。次年,阿特斯投資約2000萬美金在當地建起兩條全自動生產線,以滿足加拿大市場要求60%組件本土生產率才能獲得電價補貼的要求。
在許多中國同行看來這并非明智之舉。首先,加拿大全國只有安大略一省有電價補貼政策,吸引力本身有限。而最重要的是,跑到發達國家建廠,無異于放棄中國公司的成本優勢。
瞿曉鏵卻并不贊成這樣的觀點。他表示,安大略省目前批出來的項目總量為1.2-1.3GW,這其中阿特斯占有300兆瓦的大型電站項目,在2010年批出的電價是44.3加分/度(約2.8元/度)。“收益很不錯,再加上商業、居民屋頂項目,來自下游的收益在未來三年對于阿特斯的利潤貢獻將是非常大的。”
但在質疑者看來,這還是顯示了中段制造業缺乏競爭力。“盡管這些制造業也都說自己去做項目,但大多數都是買的,并不真正具有項目開發的能力。即使拿到了路條,也未必真的有實力去做開發,還是希望賣出去。”蘇維利說。
按照他的想法,中段的設備企業更應該把心思放在技術上,哪怕這項技術與工程建設相關。“比如進入EPC工程技術領域,著力提高系統的發電率。”蘇維利說,“一下子跳到項目投資上,離他們過去的優勢太遠,能否成功較難把握。”
瞿曉鏵卻還是打算放手一搏。從去年的財報來看,阿特斯算是剛好完成了10%的目標。4月28日,在阿特斯位于蘇州高新區的公司生產總部,48歲的瞿曉鏵坦言,“制造業仍是民企的強項。”
此番話另一語境,是針對廣受熱議的央企抄底光伏行業。今年4月初,有消息稱“高帥富”央企中海油意欲收購光伏“小清新”阿特斯。雖然時至今日,“收購計劃”并沒有更多的發展,但許多人仍相信,這只是因為中海油提出的收購條件還不夠吸引。
瞿曉鏵否認了這些猜測。“眼下的行業困境遠不至于讓我放棄阿特斯。”他說,“公司的股價最高點達到50美金,最低時也就2美金左右,經過這些之后心態就平和了,阿特斯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中小企業的“火線”掙扎
大企業以低價換取出貨量,無品牌優勢的小企業徹底喪失了競爭力。
此刻,對于蔡順來說,卻難有瞿曉鏵這樣的淡定,“我都覺得我可以改行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