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連鎖業新變化:大賣場“瘦身” 百貨“增肥”
上海友誼因含有購物中心收入不具有可比性,廣州友誼6家門店單店年銷售額最高,達到8.33億元,其次是王府井的25家門店,平均8 .04億元。其余除金鷹、銀泰平均6.32億元和4.71億元外,基本在4億元以下。百盛單店年平均銷售3.16億元,新世界中國3.97億元,天虹3.72億元,廣百3.21億元,而茂業平均僅有2.74億元。。
根據2011年主要連鎖百貨企業排名,去年百貨業可比門店的增幅與客流量均出現下滑。各家百貨公司去年物業坪效為3.13萬元/平方米/年,甚至低于便利店的4.27萬元/平方米/年。
“由于網上購物和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單純的百貨遭遇生存危機。”一家百貨公司的招商總監表示,為吸引客流,百貨公司現在普遍增加了餐飲和休閑的業態,開始向購物中心化轉型。為了滿足更多的功能配套,這也促使百貨店的面積越擴越大。
便利店毛利超其它業態19.1%
不同于大賣場和百貨店的業態調整,中型超市和便利店則是盈利結構發生變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去年中型超市的平均營業面積在2447平方米左右,而便利店約為108平方米。不過便利店的毛利優勢相當明顯,超過其它業態19.1%,同時本土便利店占據領先優勢。在2011年主要連鎖便利店排名中,前11位都是本土便利店,而排名第一的是東莞糖煙酒集團的美宜佳便利店。
相對來說,同樣走城市中心路線的中型超市客單價雖然在62元,接近大賣場的78元,但毛利僅比大賣場的12.9%高0.1%.“就數據來看,目前國內的中型超市和大賣場盈利結構的差異不明顯,要想承受高成本在社區中心生存下去就必須對盈利結構進行調整。”有專家這樣表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