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連鎖業新變化:大賣場“瘦身” 百貨“增肥”
物美去年的銷售額達410億
日前,“2011中國連鎖百強”榜經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
“今年統計口徑上有所改進,對數據的準確性也要求更加嚴格。”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郭戈平表示,今年連鎖百強數在統計口徑上,上市公司按含稅口徑計算,與年報數據有所不同;上市公司外,非上市部分要求按業務分拆銷售額和門店數;企業內部配送業務不重復計算;加盟店銷售超過整體銷售50%的,不在“連鎖百強”中排名。
“主要去除了一些以前重復統計的銷售額,還有和零售主營業務部關聯性不大的銷售數據。比如企業自己配送中心給門店配送產生的銷售額。還有集團公司批發市場、一些生產資料銷售的銷售數據。”郭戈平解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脫水”后的2011年連鎖百強的銷售規模為1.65萬億,低于2010年未“脫水”的1.66萬億元。
網購規模2013年底或追平實體百強
據此數據,連鎖百強排名也相應發生了變化。2011年百強連鎖的榜首由蘇寧電器變成了去年排名第三的百聯集團,其2011年銷售額為1182億元,而蘇寧電器與國美電器都以1100億元的銷售額并列亞軍。
除了前三名,排行榜前十的企業分別為華潤萬家、大潤發、重慶商社、家樂福、百勝餐飲、沃爾瑪和物美超市。排名第十的物美超市去年的銷售額為410.7億。
2010年開始,百強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經營成本的提高,包括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2010年,連鎖企業續約房租成本平均上漲約30%.人工成本上升的直接體現是員工工資和福利的增長。對百強企業的抽樣統計顯示,2010年,人工成本平均上漲15%.2011年,這一上漲趨勢仍在繼續。
受此影響,零售企業的客單價有下降趨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統計,去年百貨店的客單價為385元,大賣場78元,超市62元,便利店為16 .4元。
大賣場紛紛“瘦身”自救
在2011年主要外資連鎖企業的排名中,大潤發依然蟬聯第一排名。之后分別為家樂福和沃爾瑪。其中,大潤發在去年的銷售額為615億元,門店數量達到了185家;家樂福的銷售額為452億,門店數量為203家;沃爾瑪271家門店,銷售額為430億元,但這未包括沃爾瑪此前收購的好又多超市的數據,去年好又多99家門店的營業額達到了130億元。如果算上好又多的銷售額,沃爾瑪將超過家樂福,位居第二。
鄭州丹尼斯百貨去年27家門店單店年平均銷售達到4億元,超過大潤發3.33億元的水平。不過據了解,丹尼斯和大潤發在部分門店中,百貨分租占比較大,這在某種程度上分攤了租金、提高了銷售。而相對來說,目前能維持在單店年銷售在2億元以上的有歐尚、家樂福和麥德龍,單店年平均銷售額分別為2.82億元、2.23億元和2.56億元。如果剔除3家中超、2家社區店,沃爾瑪單店平均銷售額在1 .55億元左右,T E SC O約為1 .48億元,好多又多1 .31億元,整體呈下降趨勢。
此外,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去年大型超市平均營業面積約為1萬平方米,相對于百貨、超市、便利店來說,毛利率最低,為12 .9%.“以往大賣場的經營面積基本在1.5萬-2萬平方米。”一位零外資超市拓展部總監表示,這意味著成本重壓下,大賣場紛紛采用“瘦身”自救,而低于其它業態的毛利則說明,今后大賣場郊區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百貨業不斷“增肥”
與大賣場面積“縮水”大相徑庭的是,百貨業卻不斷增肥。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統計,2011年百貨業的營業面積平均達到了39058平方米。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百貨商店選址以往面積基本在3萬平方米左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