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紓困對策:減稅!減稅!減稅!
賈大山表示,“交通部希望中國航企能夠獲得與國際航企同等的稅收和融資政策,研究結果估計最遲6月底上報國務院。”
“不能說是需要國家救市,只能說我國的航運業目前處于一個歧視的環境,應該與國際接軌,減免航企所得稅和船員所得稅、資產處置稅,我們希望保護航運業,而不是要救某個企業。”賈大山認為,針對當前的航運形勢,政府應該做三方面的工作:稅收政策方面的平等待遇、融資政策的優惠和考慮產業鏈安全。
張守國表示,很多國家規定,當船員在境外工作、不靠本國港口6個月以上免征個人所得稅,6個月以內減收個人所得稅。我國的船員所得稅只是在起征點上有優惠(起征點為4800元),去年國家提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但是船員所得稅起征點并未發生變化。另外,“船員主要是在境外消費,并沒有享受國內的公共服務,其他行業與航運業沒有可比性。”
營業稅和增值稅都屬于流轉稅范疇。張守國說,發達國家和地區對于航運業都不征流轉稅,只征企業所得稅,我國是既征流轉稅又征企業所得稅,“單從企業所得稅而言就高于發達國家,更何況又征收了流轉稅,”所得稅是以盈利為基數,流轉稅是以營業額為基數,流轉稅的基數要遠遠大于所得稅的基數,而在營業稅改成增值稅后,航運企業的稅負更重了。
“按照國際慣例,我們認為對航運企業就不應征收流轉稅。并且所得稅應該降低,國際上是17%、20%的稅率,而我國是25%,并且國際上目前通用的是用噸稅代替所得稅,這樣一來稅率比原來的17%還要低。”張守國稱。
“如果按國際上通用的噸稅計法,我國航企大致可以省掉四分之三的稅負。”賈大山表示,如果按照目前的稅制,中國的航企可能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繼續在國內經營,那么不可避免的就會陸續死掉;另一種是出逃,到避稅天堂去注冊公司,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我國航運發展的空洞化。
在融資政策方面,賈大山認為,我國航運企業的造船成本與國際上也存在很大差別,應該與國際對等;另外,應設立專項基金,對于發展船隊、技術創新和推動節能減排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
還應考慮到產業鏈的安全,“要保證國家的經濟安全,本來鋼鐵行業和鐵礦石行業都應得到合理的經濟回報,但是2011年鐵礦石價格創歷史新高,而我國鋼企去年70%的虧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也是需要我們深思的。”賈大山說。
針對航運業在稅負方面的建議,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王朝才表示,目前我國對一個行業進行稅收優惠的情況很少見。參與航運業“救市”研究的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相關人士表示,交通部提出的建議主要是從國際對比上講,認為要在稅負方面進行調整,“國際上講公平,國內也要講公平,我們也要從國內行業進行橫向比較,國內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行業也很多,所以調增航運業的稅收政策需要多方評估和研究,不是那么簡單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