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行業為何抄襲成風?
家具行業的抄襲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鏈條:
在一些中小規模的生產企業中流傳著這樣的生意經:出國看展,買版抄版,即使價格昂貴,只要得到一個新款仿造,即使只有七分像,也照樣好賣。
目前國內家具抄襲已經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系統的鏈條。每到國際重大展會,這些企業都會出國觀展,通過拍照、買版等方式,拿到新款產品的整體外觀,然后在其小工廠內進行仿制、生產,最后運送到店內進行出售。王猛表示,這類產品雖然外觀與正品很像,但品質卻有天壤之別,因為在工藝、功能等其他細節方面有所欠缺,一般來講,其價格也與正品相差懸殊。
企業不惜花費精力和金錢出國看展、耗費巨資購買正品家具,將抄襲發展成為完整鏈條,還是因為有利可圖。購買一套中端正品家具的費用大約在5萬-7萬元不等,扣除企業拆解、投入生產所需的成本外,定價在2萬-4萬元之間,利潤一般能成倍增長。
家居維權之路困難重重:
面對肆意的抄襲,被抄襲的企業憤怒之余,也不乏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但最后庭外和解、不了了之的居多。究其原因時由于家具專利官司勝訴賠償金額相對不高、時間跨度較長、產品生命周期短等因素,一些家具企業面對專利侵權時,寧愿選擇私下和解。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說,家具侵權一般集中在外觀設計方面,而外觀設計申請專利需要的周期較長,一整套流程下來,基本為一年左右,而家具的更新換代頻率卻很快,或許專利權申請下來的時候家具已經更新換代。
另外,專利是否侵權很難鑒定,只有產品外觀具有80%以上的相似率,才能被確認為抄襲或仿造了該產品的外觀,這就意味著,造假者只要略微修改產品的工藝、造型,就能很容易地避開侵權懲罰。即使認定侵權,造成的損失難以取證,也難以明確界定,只能酌情賠償,賠償金額一般在10萬左右,企業維權付出的成本遠比獲得的賠償多。這方面的不健全,也對中國的家具行業的抄襲造假事件有了一定的姑息的態度。
另外,在申請專利保護方面,企業的反應也相對平淡,沒有很大的反響。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申請專利維權的成本太高,新開發的產品若全部申請專利,一來耗時長,二來增加成本,三則因為產品更新速度快。在采訪中,不少家具企業表示,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成本太高,在操作上并不現實。
業內人士認為,抄襲能夠普遍存在,一是因為行業對抄襲行為的姑息;二是法律規則有相應的漏洞可鉆,也給抄襲企業有可乘之機。
對于行業來說,抄襲損害了原創設計,傷害了家具行業的創新力,如果沒有辦法維護設計者的知識產權,那么整個行業被這種不良風氣襲擊,中國的家具設計永遠都不能真正提升。抄襲問題不容易杜絕,除了寄托于整個行業對抄襲事件的監管法律,更重要的還是企業自身自律了才會更好杜絕抄襲事件發生。
因此,一套合理公正的法律體系的健全,對于規范中國的家具行業是十分重要和十分緊急的事情。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如果在購買家具時,要擦亮眼睛,只選對的,不選貴的。不要背名牌所牽絆,要根據自身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思想來選購適合自己的產品,不要一味的去圖便宜,也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名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督促市場有序前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