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行業為何抄襲成風?
日前,國內傳出驚人消息,廣東的家具展銷會上,國外的一個著名家居品牌來打假,此事件在家具行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一時之間,家具行業的目光都被吸引在了國外主管憤怒的臉龐和國內家具行業的毅然決然的否認上面。其實,這件事情就中國家具市場本身來說沒有特別大的差別。
對于中國的普通消費者來說,買家具時,牌子雖然重要,但是,看牌子是因為質量和做工只有保證性的,外觀的相似和雷同是放在后面的。因為,家居環境是一個相對比較隱私的環境,因此,即使有雷同,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關鍵是買到性價比高、質量上乘的家居才是中國消費者的普遍心理。因此,家具抄襲對于中國的消費者來說沒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中國的消費者靈活性很大,沒有那種沒了哪個牌子的東西就沒辦法生存的思想。
另外,對于品牌家具來說,外觀只是產品設計的一部分,牌子最重要的還是核心技術、品牌價值等內涵,這些是抄襲不了的。名牌之所以成為名牌,也不單單是一個華麗的、新潮的外觀所能夠決定的,這只是其中最淺顯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這個牌子所蘊含質量的含金量以及它所帶給消費者的信任程度。那么面對這件事情,究竟為什么會在中國的家具市場上出現如此多的抄襲事件呢?
展銷會上家具抄襲風波頻出:
3月18日,在廣州國際家具展開幕首日,香港皇朝家私發現其代理的意大利品牌TRECI(特瑞琪)被國內家具品牌孔雀王“抄襲”,產品相似度達90%以上。當天下午,TRECI家具第三代掌門人到展會場館現場維權。
隨后,在3月21日,四海家具也召開新聞發布會,狀告藝家百年“抄襲”其專利產品。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在本次廣州展上,共有包括藝家百年、喜福、福鑫、玉環等四家企業不同程度“抄襲”四海家具去年設計的產品。
廣州家具展上的“抄襲事件”并非個案,它折射出中國目前家具行業的一種不良之風,這股盛行的抄襲之風被業內人士戲稱為“本土特色”,這與中國家居行業的發展年限短、行業門檻不高和企業領導者文化水平良莠不齊等諸多因素有關。
家具抄襲案的根源在于高額利潤的誘惑:
“家具行業之所以抄襲之風盛行,是因為產品在研發、設計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型家具企業或能承擔這筆費用,但對于大部分實力不強的中小企業來說,抄襲是最直接也是最便宜的捷徑”,左右家私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洪曉山如此理解企業抄襲的根源。
從前期的科學市場調研,到市場流行趨勢的判斷和設計創新,再到產品研發、試推、改進,整個過程耗時長、花費多,但所推出的產品市場認同比率通常不到一半,而仿造、抄襲者模仿熱銷產品,不必承擔市場風險也無需負擔高額的成本。
皇朝家私公關總監陳瑞鑫則認為抄襲風盛行,是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經過程。他說:“目前我國家居行業處于發展階段,企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由于行業門檻不高,不少企業領導者文化水平不高,除了道德觀念缺失外,這些領導者缺少產品設計創新和開發的理念,家族式經營模式也制約了設計師的發揮,最終選擇仿冒、抄襲”。
北京皇家家具市場總監王俊表示,家具行業抄襲侵權現象泛濫主要原因是由于侵權的成本低、利潤高,而維權條款缺乏標準化,讓很多無良企業放膽抄襲,鉆空侵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