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大餐還是小吃?
老男孩:成功的微電影之一
呂惠洲一直以來以拍廣告片為主,最近,他終于找到了些做電影導演的感覺。盡管他此前也拍攝過一部長片《美麗的錯誤》,但和大多數沒有機會在電影院放映的文藝電影結局一樣,甚少有觀眾知道這部影片。直到他去年和視頻網站優酷拍完不到40分鐘的《幸福59厘米之愛有多久》,呂惠洲才開始體會到“一夜成名”的快感:《愛有多久》在優酷上線僅四天播放量就超過540萬次,70多萬用戶參與評論和互動。
今年三月份殺青的《愛有多久之春暖花開》是呂惠洲和優酷合作拍攝的第二部微電影,。三年前,優酷決定做自制出品的視頻內容,并與中影集團、東王文化簽約,共同出資拍攝適合互聯網播放的短片、網絡綜藝短片以及電影。2010年,優酷的“11度青春”系列微電影誕生了像《老男孩》這樣的大火視頻,次年優酷又聯手東樂影音和飛利浦,召集張亞東、呂惠洲、包小柏、羅永浩、開心麻花、苗煒6位各界精英,以“跨界導演”的方式推出電影短片集《幸福59厘米》。今年,優酷將繼續推出“幸福2012”主題系列微電影,《愛有多久之春暖花開》正是該系列的首作。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差不多與優酷同時啟動微電影計劃的還有搜狐視頻的“7電影”計劃。搜狐聯合中影公司,邀請包括王學兵、李光潔、黃磊、張默、黃渤、劉燁和吳秀波在內的7位國內一線男星,各自執導一部電影短片。這種“跨界”方式在業界衍生出諸多變種,比如今年1月,愛奇藝推出的的“城市映像”微電影系列,8位導演中,其中郝蕾、蘇哲賢均是演員出身,王之、周楠則是鮮為人知的青年導演。華影盛視更是聯合華誼兄弟,以旗下的歌手擔當導演的方式推出微電影。
這不僅是出品方在宣傳上的噱頭,也多少印證了呂惠洲初拍微電影的感受:中國目前還沒有微電影方面的職業導演。但凡染指于此的,不是新手上路,就是跨界玩票。參與導演的心態也十分微妙:好玩、試水,對微電影沒有概念,初期被命題化,總歸來說,在拍攝的過程中是以拍短片的心態完成一部微電影。
移星換斗當導演的黃磊和搜狐視頻合作執導拍攝了《老男人歷險記》,其參與的理由一是出于對新媒體極大的興趣,二是過去曾跟搜狐娛樂建立起很好的信任合作關系。至于“微電影”的概念本身并不為其所看重,他認為電影不分什么大電影、小電影、微電影,從影視學術領域講,微電影就是創意短片,而這種短片應該由兩類人來拍:大師和學生,前者有各種奇思妙想,可把短片拍得后勁十足,后者則可以練手。
“大電影是大餐,微電影是零食、小吃。”有人用這句話形象描述了微電影的定位。
目前市場上拍攝出的微電影擁有一些共同的屬性:時長在40分鐘以內,拍攝周期為兩個月左右;播放渠道以視頻網站為主,同時還包括部分電視臺的分銷播放,以及在移動終端上的播放;投入上幾萬到上百萬不等。
對于這些絕大多數都是新手的導演來說,如何在40分鐘以內講好一個故事,是最大的挑戰。傳統影視圈中,90分鐘被認為是最合理的電影長度,這樣的時長下,起承轉合的節奏感有諸多經驗可循,但對于那些并不是在黑盒子影院里觀影,興許翹著二郎腿,嗑著瓜子,或在電腦、iPad上觀看視頻的用戶來說,如何讓他們有耐心看完,并為之稱道,許多嘗試拍微電影的導演試圖找到答案。
但另一方面,微電影由于在網絡上播放,具有高度互動性,影片放映后的生殺大權更加直接地給到觀眾,而不是體制內的審查,這使微電影的創作雖然更加游刃有余,但要真正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反而更為考驗劇本和導演們的功力。
微電影新勢力
“過去一年全行業在網絡電影、微電影網絡劇方面的投入大大超過前幾年的總和。”優酷高級運營副總裁魏明指出。
三年前,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與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約定新媒體計劃,2010年搜狐視頻正式進入制作領域,并擬定三步走戰略:先是門戶劇,然后是微電影,最后涉足傳統影視劇行業。此前搜狐參與過包括《氣喘吁吁》、《無人駕駛》等傳統大電影的投資,過程中發現,互聯網有兩大傳統影視公司無法匹敵的優勢,即對用戶需求的了解及現有的廣告客戶資源,短時間內,傳統影視公司難以將兩者妥帖地捏合到一起。隨著網絡對于優質視頻內容的需求日漸增加,搜狐視頻成立專門的影視制作中心,并以其最熟悉的門戶劇作為開篇。
“賣方”市場驅動的集體拍微電影離不開一個大的產業背景,隨著視頻網站的擴張,對優質內容爭奪使得購買影視版權費用日漸水漲船高,非良性的版權競爭也使得視頻網站耗資巨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土豆網2011年第三季度在內容上投入成本為4250萬美元,去年同期這一數據僅為1250萬美元。優酷2011年第三季度內容成本為6700萬美元,而其2010年全年內容成本才8270萬美元。去年搜狐僅買下《新還珠格格》網絡獨家播放版權就花了3000萬人民幣。
視頻網站由此產生一個樸素的邏輯:既然要花高昂的代價買內容,那么為什么不干脆自己掏錢來拍呢?而且自制視頻內容還能更好的推廣網站品牌。“為什么別人能記住湖南衛視,因為有《快樂大本營》,大家記住江蘇衛視是因為《非誠勿擾》。”愛奇藝投資總監林楨表示,2011年愛奇藝意識到自制出品的迫切性,除了網劇與綜藝節目外,微電影成為其一項重要的投入。
隨著微電影投資熱的到來,相關產業鏈正迅速豐富起來。華影盛視CEO趙雨潤認為,微電影的拍攝制作不應該閉門造車,他更希望將編劇、導演、演員和制作團隊匯聚在一起,實現各方資源的整合。2011年6月,華影盛視推出美我網,網站定位成為中國最大的編劇、演員以及導演等從業者的平臺。依托這一平臺,華影盛視甚至喊出“兩個1000”的計劃,在2010年一年內,通過美我網匯聚1000名演員以及1000部可用的微劇本,并批量輸出微電影,比如今年推出50部微電影,明年100部,后年甚至可以達到300部。
微電影or廣告片?
微電影的特點是小投入。相較于傳統大電影,微電影的投入成本10%花在劇本,30%到40%用于演員片酬,50%到60%用于導演和制作團隊,而傳統影視劇,單演員片酬就占到60%的投入成本。
但要制作出質地優良的微電影,有時候必須投入更多。呂惠洲拍攝其第二部微電影之前,向優酷提了一個條件:給足夠的制作費。盡管外界尚不清楚《愛有多久之春暖花開》的具體成本,但呂惠洲披露,具體數字要比其上一部微電影《愛有多久》的30萬成本要高得多。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