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企業的煩惱
電動自行車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
電動自行車企業此時的心情很復雜。
“我們現在是‘拉著手剎上高速’,” 合肥榮事達車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成文彬表示。由于政策不明朗(新國標沒有出臺),企業也就不敢投入。而如果嚴格要求,那市場上就沒有幾輛合格的電動自行車,再遇到像去年那樣的整頓,行業前景根本就無法預測。因此,電動自行車企業只能是被動采取保守策略。
先前來自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消息稱,“國家相關部門已針對行業新標準進行了調研,估計今年第一季度會有新標準草案制定出來。新標準的出臺,將有效指導行業穩步發展。”而一季度就快結束,新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至今未見蹤影,電動自行車企業多年的期待又將面臨再次落空。電動自行車何去何從,生產企業再次陷入迷茫。
標準嚴重滯后
“當年對電動自行車行業最大的困難,就是技術標準問題,這個問題已多年困擾著該行業。電動自行車業目前的標準嚴重滯后于行業的發展現狀,如果嚴格按標準來檢測,現在路面上跑的電動自行車,至少90%以上都不合格。”大洋集團董事長鮑文光公開表示。
無錫愛瑪車業總經理高輝更是稱,“國內現有電動自行車中99%不合格。”合肥榮事達車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成文彬也認同以上說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目前的電動自行車行業使用的國家標準是GB17761-1999,該標準有兩項關鍵指標,即電動自行車的最高時速不能超過20千米/小時,整車重量不能大于40千克。
“如果按照舊標準,目前市面上電動車90%左右都屬于應淘汰范圍,這個標準顯然脫離了市場的實際。”從事電動自行車生產的南京大陸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人士表示。
“新標準不出臺,舊標準又不能適應實際需求。”企業普遍感到無所適從。比如2010年6月,榮事達有意投資幾千萬元在浙江臺州建新工廠,就因為政策不明朗而放棄。無錫愛瑪車業有限公司已經擁有50億元的年銷售規模,按照該公司計劃,將在2013年實現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但是“由于政策因素不明朗,我們企業只能將計劃做得穩健一些”。該企業一位人士說。
認為電動自行車舊標準不適應當前發展形勢的不僅僅只是企業。“按照‘禁電令’的標準,估計要有八九成的電動自行車被淘汰。”中國自行車協會電動車首席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馬貴龍表示。
據馬貴龍介紹,1995年第一臺電動自行車在我國誕生后,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居民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的生產廠商有2000家左右,市場保有量達到1.2億輛。“90%不合格,涉及面之廣,波動之大,可想而知。”馬貴龍說。
目前,社會各界對舊標準的熱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舊標準規定的重量與時速早已落伍,脫離了消費者實際需求;二是一旦明確時速在20至50公里的電動自行車屬于輕便摩托車,讓其進入機動車道,可能會引發更多的事故。
“歸結到最后,關鍵就在于時速和重量的限定。”馬貴龍說。
調查顯示,消費者駕駛電動車的常用時速為25公里/小時,這超過了國家標準20公里/小時的限制。此外,40千克的電動自行車一次充電的行駛里程為20公里,這僅能滿足消費者一天的出行需求。
一家電動自行車企業表示,電動自行車的速度是由限速線控制的,按照現有的國標標準,生產企業很容易能夠生產符合標準速度要求的產品,但是,在過去多年的銷售中,消費者為了能夠以30公里/小時速度行駛,在購買電動自行車時會要求銷售商剪斷限速線。
對于新國標,行業內比較一致的建議是:修正電動車最高時速為30公里,增設高速限速功能;整車質量不大于55千克(不含電池);續航里程提高到40公里。如果這個標準能實現,將極大釋放電動自行車企業的活力,給行業發展再添動力。
但這一建議也遭到一些人士的反對,其主要觀點是,“時速30公里進入機動車道太慢了,妨礙汽車行駛。但在自行車道又太快,容易與自行車和行人相撞。”
其實,早在2010年全國自行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電動自行車分標委會已經召開了三次標準征求意見會議,分別征求各省市行業協會、生產企業、政府管理部門、各地消費者協會等方面的意見。之所以新國標還沒有產生,源于管理部門、企業和消費者在時速和重量方面的意見分歧過大。
舊標準嚴重滯后,新標準在爭議中遙遙無期,企業的生存狀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行業陷“嚴冬”
“2011年的電動自行車業是在‘爬坡過坎’中度過的,遭遇歷史性整頓的行業已經結束平均40%的年增幅,進入最低谷時期。”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表示。
合肥榮事達車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成文彬更是明確提出,“在過去一年中,行業中整車企業有近3成倒閉,而眾多大型整車企業的銷售增幅,也同比下降超過10%。”
數據顯示,過去十余年,我國電動自行車行業一直保持著超過40%的增長速度,最高時達到68%的同比增速。國內電動自行車整體銷售規模已經達到近1.5億輛的規模,行業年產值近600億元。從起步,到成為世界電動自行車行業領跑者,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僅用了16年時間。
不過,這一高速發展的狀況在2011年急轉直下。2010年電動自行車產量為2954萬輛,銷售總量超過2200萬輛;而2011年行業產量為2600萬輛,銷售數量與2010年持平。中國自行車協會對全國10個省市的行業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結果是:2011年全國各地產銷問題與前一年相比持平或略有下降。產品線豐富、企業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受影響較小,而中小企業有較大的跌幅。受地市和氣候的制約,南方區域又好于北方區域。目前,每百戶居民家庭中電動自行車的保有量在東北僅為8至10輛,而在江蘇這個數字將近80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