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碳排放交易平臺
上海的目標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碳交易市場平臺
國內碳排放交易試點已經進入實操階段,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首批試點省份有7個,上海是其中之一。
據悉,上海市相關部門已開始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具體細節尚未最后敲定。但相關專家認為,有幾點原則應該是比較明確的,一個是嘗試以市場機制推進節能減排,探索強制性減排市場的建設;另一個就是在交易機制、交易規則和核算體系等方面進行技術和機制創新。試點的最終目標,是為全國建立統一的碳市場找到既適合國情、又簡單適用的市場體系。
大背景”下的試點
此次國家啟動碳排放交易試點,是在中國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個“大背景”下實施的重要舉措。上海環境能源權益交易界的一些人士認為,只有對這個“大背景”認識清楚了,才能找準試點的路徑。中國在諸如氣候變化等全球性課題中,一不能回避,不能充耳不聞,而是要積極參與;二是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盲目排斥,而是要開動腦筋,貢獻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創新路徑。此次試點的意義,就在這里。
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全球性問題,也是各國政府和人民面臨的共同挑戰,各個國家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根據自己的國情和發展水平普遍采取了節能、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匯等政策措施,并通過綠色、低碳的發展,來提振經濟、改善民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氣候環境。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并確定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單位GDP的二氧化碳要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將達到15%,同時還要增加森林碳匯。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中國實現了單位GDP能耗下降19.1%、節能6.3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的目標責任。而據了解,“十二五”期間,中國又確定了“單位GDP能耗下降16%、碳強度下降17%”的目標。為了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的目標,中國正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除了繼續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之外,還要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探索運用市場機制的辦法來實現節能減碳。
試點應找到內在動力
中國已把開展碳交易試點作為“十二五”期間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項重點工作。此次啟動包括上海在內的7個省份的碳排放交易試點,是為了鼓勵試點地區結合自身的實際,探索建立區域碳排放交易體系,為全國建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進行有益的探索。
來自多方面的信息顯示,上海已全面著手制訂碳排放交易試點的實施方案,具體的市場載體是國內首家環境類權益交易機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目前,實施方案尚未最終確定,具體細節尚在各方交流協商之中。
據上海市政府相關人士說,上海高度重視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通過全市上下的努力,順利完成了“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十二五”期間,國家要求上海在當前的基礎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繼續下降18%,碳排放強度下降19%。這個任務是比較艱巨的,責任重大。上海的思路是,節能減排也是上海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依靠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來推動。在試點中,一定能夠找到市場化節能減排的內在動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