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明確糧食加工業政策 將抑制外資
年前,在國家糧食局的官方網站上出現了一份《糧油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明確了“扶持內資、限制外資”的政策取向,分析稱國內的糧油龍頭企業勢必會從中受益。
扶持內資政策更具體
在兩年半以前,有關方面曾擬定了一份《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綱要,其提綱結構與上述“十二五”規劃基本一致,只不過,規劃期從10年變成了5年。不過,為期10年的規劃遲遲沒有出臺,取而代之的卻成了“十二五”規劃,但前后2個規劃一致的是,均把“加快培育國有和民營加工龍頭企業,推高產業集中度”列為重點,也都提出“要加大中央財政預算或新增投資,以加強技術改造,培育、壯大糧食加工業龍頭企業,加強對產區大型糧食加工企業的支持,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
據一位曾參與規劃研討和編制的專家稱,“十二五”規劃較之前更加具體和量化。
例如在稻谷加工業方面,“十二五”規劃提出,在長江中下游、東北等稻谷主產區和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大米主銷區建設或重組一批年加工稻谷20萬噸以上的龍頭企業,扶持年加工稻谷100萬噸的大型企業集團。同樣,在小麥加工業、薯類加工業和主食加工業等方面,“十二五”規劃也有類似數字指標的詳盡表述。
“此外,在企業資質和資本金控制上,則更能體現出政策的約束力和國家扶持龍頭企業的傾向。”上述專家說。
“十二五”規劃要求,從事糧油加工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現有凈資產不得低于擬建項目所需資本金的2倍,總資產不得低于擬建項目所需總投資的2.5倍,資產負債率不得高于65%,項目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項目總投資的30%。
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日前在解讀“十二五”規劃時也曾表示,要做大做強骨干國有糧食企業,支持中央糧食企業提升整體實力,引領行業發展。同時,著力培育若干個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區域性地方大型糧食企業。
“加大對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力度,發揮骨干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國家糧食應急加工和保障成品糧供應需要方面的重要作用。”聶振邦說。
限制外資范圍“被擴大”
“十二五”規劃提出,外商投資糧油加工項目,按照堅持對外開放和保障糧食安全的原則,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及相關規定,進一步健全糧油加工業的外商投資準入制度。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