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醫藥企業強勢入侵我國中醫藥市場
前瞻網摘要:
中國中藥界hold不住中藥市場的案例一再出現。
日本曾在中國古方“六神丸”的基礎上進行改造,開發出了“救心丹”。該藥一經問世便風靡全球,被譽為“救命神藥”,年銷售額高達1億多美元。原本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卻成為國外中成藥的“原材料”;原本是中藥大國,但中國在全球中成藥市場的份額卻微不足道。如今,國外醫藥企業正揮舞著專利大旗,向中國市場進軍。相關數據顯示,中國中成藥貿易自2008年開始進口量持續大于出口量,2010年更是創下歷史逆差最大額,而中國已有900多種中草藥項目被國外企業在海外搶先提交了專利申請。這無疑給中國中藥行業敲響了警鐘,也讓人們不禁發問:中國的“傳統中藥”怎么了?
據了解,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生產國,擁有世界上最為豐富的中藥古方,但中藥的研究方法相對落后,研發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在知識產權方面,專利保護意識薄弱,已提交的專利申請也主要集中在傳統的中藥組合物方面,而對于制劑改良等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則相對較少,專利質量相對較低。使用老祖宗留下來的“藥方”要向國外企業交付專利費了嗎?怎樣為“傳統中藥”開出一劑“良方”?專家表示,我國中藥企業應加大創新力度,在充分利用專利信息的基礎上,加強消化吸收再創新做好專利布局。
現狀
中藥配方成“免費大餐”“洋中藥”“叫板”傳統中藥
“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中藥配方現在在世界范圍內幾乎就是‘免費大餐’。”對中國醫藥企業知識產權有著深入研究的北京東方靈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延淮介紹,日本利用中國古代中藥處方,形成了漢方制劑,目前已經在國際上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韓國也不甘示弱,國際市場份額占到了10%;而中國的國際市場份額從5%下跌到了3%,其中還有2/3是以原料藥材廉價出口的,中成藥比例不足30%。迄今為止,我國中藥能夠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而進入西方國家醫院處方市場的屈指可數。這似乎與中國的中藥大國身份極不匹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中國是中藥的發源地,中藥是國人智慧的結晶,中國擁有近1.3萬種中藥資源和4000多種中藥制劑,不僅是中藥大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藥材生產國。然而,中藥大國并非中藥強國。目前,國際市場盛行的中成藥是由國外生產的中草藥、天然植物藥原料和制劑,也就是所謂的“洋中藥”。與此同時,國外醫藥企業提交了大量的專利申請,以專利搶占市場,如今更是開始“叫板”中國“傳統中藥”。據了解,比較而言,我國中藥研究方法相對落后,研發創新實力相對較弱,尤其是在中藥的作用機制、應用理論及新制劑、新用途等方面,還存在研究不夠深入等問題,這些都導致我國中成藥的科技含量不高,中藥出口產品附加值低。
暫無網友的評論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風口關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