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迅猛發展 零售業情何以堪?
如何處理電商與傳統零售業的關系,掌握邊界,重新分配利益格局,對于國民經濟和企業創新至關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通過市場競爭獲取壟斷地位,對社會經濟效率的提高是有利的。但當少數企業具有壟斷權力之后,就會形成一股獨大,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從而會利用壟斷權力來限制競爭。特別是在不平等的競爭環境下,占主導地位的企業通過掠奪性的定價來消滅競爭對手或阻止潛在進入者的進入,以最終實現對市場的完全壟斷,最終影響和控制國家產業政策,影響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目前電商行業已經出現像淘寶這樣的寡頭,對產業的控制的話語權和控制權越來越強,徹底打亂了商業生態鏈。
中國在建立市場經濟的過程出現幾個法制漏洞階段,最早是價格雙軌制,然后是股權雙軌制,現在則是稅收政策雙軌制。電商作為新興產業,在早期發展階段,得到了稅收政策的補貼,因而,催生了像淘寶這樣的巨無霸。我們知道,新興產業與法制監管并不總處于同步,在新興發展初級階段時,政策往往是鼓勵的,監管政策往往跟不上產業和公司發展速度。一旦電商新興產業發展足夠強大時,監管政策必須盡快跟上,形成產業競爭者之間的平衡,否則一股獨大,導致競爭環境不公。可以預計,如果沒有政策和法規的規范,電商作為私人公司,為了自身規模膨脹,將不可避免的走向產業和經濟創新的對立面,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
事實上,電子商務交易相對于實體交易,具備流程透明、過程在線的特點,政府監管相對容易。只要加強工商、質監、物價、稅務等電子政務的對接,就能有效規范電子商務市場秩序,消除無序競爭的隱患。很多專家提的建議很好,如首先要嚴格市場秩序管理和產品的質量監督管理,從工商部門著手加強商家資質監督,保障在電子商務經營行為中的證件齊全,建立透明、公正的市場秩序;同時由質檢部門加強電子商務的質量監督,從產業鏈源頭建立監督機制,形成信息化條件下的追溯機制,確保正品經營;最后,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區分不同類型企業,通過電商平臺統一繳稅。
相較于之前的天馬行空,電商和網店被監管總是一件痛苦的事兒,但是良藥苦口,短痛不如長痛。用這種方法換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效率的提升,是值得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