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電商會有怎樣的發展,影響如何?
網上購物流行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2012年12月12日晚間CCTV中國年度經濟人物頒獎禮上,大連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曾與馬云隔空相約,稱“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占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他還我一個億。”馬云是否接招,此賭約的結果,其實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商界的代表人物實際上在估量零售電商還會怎樣發展,會有怎樣的影響。
零售方式革命正在告訴人們什么?看來,至少有以下幾點。
其一,正在帶來產業鏈重構,形成新生態體系
歷史地看,每一次零售方式革命帶來的,必然包括社會零售總量的進一步擴大。因而,零售電商的發展,雖不是零和游戲,但會對實體店商產生強烈沖擊,必然是不爭的事實。2013年年初發布的《2013中國電子[2.20%]商務藍皮書》甚至預測傳統零售將近零增長。
2012年,有諸多媒體報道大型商業綜合體、大賣場的聚客能力下降,已經產生所謂“試衣間現象”,即國外業者所稱的陳列室現象。隨著零售電商成為人們習慣的購買方式,人們到大型商業綜合體、大商廈往往是只選不購、只試不買,確定選擇對象后轉去網購。國內有報道稱導購要斗智斗勇防止只拍標牌不購物的現象。
零售電商與實體店商相比,看起來成本之差在是否要承擔實體店租,但更可能反映在零售產業鏈的成本分布上。連鎖商業模式的集中配送,會降低零售終端的倉儲成本和人工成本,其零售產業鏈的成本分布與單體店商就有明顯區別。傳統零售產業鏈的成本分布,人稱為3+1,即原料和生產費用大約為1,而消費者卻要支付4元,另外3元成本體現在產品設計、各級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銷、零售等多個環節。零售電商的零售產業鏈的成本分布顯然與此有明顯區別。所增加的環節,對消費者產生了成本費用,但對產業鏈是創造了需求,可帶動相關產業和服務。顯然,同時也會減少一些環節的支出。這必然帶來產業鏈的重組。這種零售產業鏈重構的過程,實際上早就在發生。傳統的所謂零售終端的功能也在變化。悉尼皮特大街上的名店作為展示的用途要多于售賣。大型商廈與傳統百貨公司的明顯區別,是自營品種的減少,更多的是出租店面。
而當產業鏈各方一步步轉向以零售電商龍頭為核心的商業生態體系,所形成的體系競爭,才是對傳統實體店商的最大威脅。實體書店已經遇到的生存問題,就說明了這一點。從什么角度觀察這種新生態體系的形成。可以觀察的角度是:淘寶“雙11”大促銷原本是一個企業的行為。但幾年后搞出如此規模,使得各家銀行與快遞公司都要與淘寶事先對接,以避免網上銀行系統癱瘓、快遞“爆倉”。這實際上已經構成了新的生態。如再加上支付寶,就更是如此。
其二,新一輪零售方式革命實際上是社會生產體系革命的凸顯部分
3D打印這兩年引起強烈關注,人們把它當作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象征。人們拿3D打印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制造業革命的代表時,人們經常談論的,是3D打印技術可以直接制造一些樣品,不用專門開模;制造一些高價值零件。在我看來,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這項技術之所以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代表,是它能夠簡潔地表述什么是“直接數字化制造”。而“直接數字化制造”,對工業制造模式正在產生顛覆性影響,對生產者上下游關系模式正在催生重要變革,正在重構生產者、銷售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實際上,“直接數字化制造”已經應用于印刷領域,書籍因而可以小批量多批次按需要供應,這顯然適應亞馬遜這樣的網站面對零散需求的讀者,可以更好地利用“長尾效應”。這種制作方式能夠應用,顯然基于要以新的方式滿足新消費需求。
這種新滿足方式,恰恰是新數字經濟的代表,以個性化制造對應個性化需求,由標準化、大規模生產走向按需生產、個性滿足。這種新制造方式能否成功的關鍵,不只是新制造技術,一定包括新消費者關系模式、新零售模式。因此,新一輪零售方式革命實際上是社會生產體系革命的凸顯部分,也同樣是關鍵部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