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十年”終結 煤炭出路在哪里?
下一個10年,煤炭的出路在哪里?
1 煤炭劫數
那些被遺忘的困難企業
神華并不能代表全行業。如果給煤炭企業劃分梯隊,川煤集團和龍煤集團應該屬于第三梯隊。這些企業多是一些老企業,規模沒有得到擴大,新的替代支柱產業尚未形成,企業包袱沉重,市場競爭力、生存能力非常脆弱,在這一輪市場競爭中明顯處在劣勢地位。
當其他煤炭企業正在考慮研究“以銷定產”的時候,四川煤炭產業集團(以下簡稱“川煤”)正在全力以赴開拓市場,以銷促產。
川煤這樣做的出發點,不是為了搶占市場,而是保住市場。“形勢不好的前提下,如果市場份額也丟了,對于我們就真的沒有機會了。”川煤集團總會計師柏忠誠說。在煤炭市場正在經歷的深刻洗禮中,川煤的生存岌岌可危。
“我們的產量很少,所有礦區產量加起來只有1300萬噸,卻要養活7萬人,不多賣煤怎么給工人開工資呢?”
川煤是一個年輕又古老的煤炭企業。年輕是因為2005年,川煤集團由四川部分國有煤礦和供銷公司重組而成,至今只有7年時間,但是礦區資源基礎已經老化。柏忠誠說,川煤部分下屬礦務局已經出現資源枯竭,有的煤礦已經開采了上百年,產能只有20多萬,職工卻有3000多人,這樣的礦區,只有維持穩定。
煤企業首先是資源型企業,誰占有的資源多又好,誰就具備了競爭優勢。川煤在資源方面處于劣勢。在西南煤礦云、貴、川、渝中,煤質最差的就是四川。川煤所擁有的煤炭資源,煤層薄、煤質差。一般煤層可開采厚度是70-80厘米,國家對煤層可開采厚度的最低限值是50厘米,川煤一些資源情況無法達到這個標準,所以四川省政府將這個限值減少了10厘米。
即使這樣,川煤的開采難度也沒有降低。柏忠誠說,集團曾經組織調研組到下屬礦區進行考察,但是走出了回風巷也沒有找到煤,原來是煤炭灰分太高,發熱量也很低,有兩個礦務局的煤炭熱值只在2500大卡上下。
在資源先天不足的境遇下,后天的市場環境也并不理想。這一輪煤炭降價風暴,川煤下屬攀枝花和達竹礦區生產的冶金煤,今年1-7月每噸已經下降了300元。但為了留住客戶維持供煤關系,川煤和冶金企業在價格談判中不敢過多地涉及結款事宜。“他們只接煤不結款,我們也沒有辦法,今年以來我們已經虧損6000萬元,應收貨款累計30個億了。”
內憂還疊加著外患。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1年5月,“煤老大”神華集團與四川省政府簽署協議,合作建設電力、煤礦、儲煤基地等項目。隨后,神華收購了四川巴蜀電力公司,這個公司曾經是川煤廣旺礦區重要的電廠客戶,但神華向電廠提供的電煤,因為成本低,即使算上鐵路運費,價格也比川煤有優勢。
和川煤的境遇相似,黑龍江龍煤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龍煤”)也處在水深火熱的市場中。在煤炭市場并沒有完全放開的前提下,電煤價格時常受到臨時行政調控干預。由于東北三省地方性特點,龍煤集團在2007年前后錯過了煤價上漲的好時機。“我們電煤價格始終與市場煤價每噸相差150-190元,如果按年產1000萬噸電煤量來計算,我們至少損失15個億。”龍煤集團副總經理姜明說。
所以在行業“限產保價”的呼聲下,龍煤和川煤做法一致增產保市場。龍煤部分煤礦開采歷史久,成本和負擔較重。據龍煤核算,每噸煤的固定成本在300元以上,變動成本(人工、物料成本等)為180元,“如果每噸煤售價為300元,我們還有120元的利潤空間來抵消一部分固定成本,如果沒有銷售,我們300元的固定成本都要自己掏腰包了。”
在價格和市場的取舍上,川煤和龍煤都無奈地選擇了后者。在內外經濟整體不景氣的沖擊下,這些企業無法輕裝上陣。目前龍煤集團“企業辦社會”的職能沒有完全剝離,依然承擔著供水、供暖、供燃氣等公共服務職能。除了在職職工26.6萬人以外,還有集體職工14.2萬人,離退休人員17.7萬人,公私亡遺屬3.5萬人,共62萬人。
一個鮮明的對比是,內蒙古伊泰集團6000名在職員工,每年完成6000萬噸的煤炭產量,而對于川煤,1300萬噸的產能需要養活70000人。
此10年非彼10年。1993-2002年,是煤炭行業的困難期,但是煤炭企業之間的差距并沒有凸顯,在2003-2011煤炭產業發展的黃金期,好的生產要素快速向新興煤企聚集,而劣勢因素逐漸在老企業積累。“起跑點已經不同了,下一個10年我們拿什么去競爭?這輪危機,對有的企業是機遇,但對我們卻是一場災難。”
電煤并軌,解藥還是緊箍咒?
對于第二梯隊里的企業,這場危機既不像災難那么恐怖,應對起來也并不像面對機遇那么樂觀。電煤并軌是煤炭加快市場化的積極信號,山西陽煤、內蒙古伊泰、淮南礦業的煤炭業務中,電煤都占據著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各自煤種、政策環境的不同,這些煤企在并軌優劣上存在著分歧。電煤并軌能否將煤企從危機中解救出來,還是未知。
電煤是淮南礦業集團的主要生產煤種,對這個企業來說,電煤并軌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淮南礦業財務副部長王廣磊認為,現在是并軌的最佳時期。9月26日,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報收為635元/噸,這個價格和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590元/噸的重點合同煤價很接近,此時煤企和電企雙方都比較容易接受。
淮南礦業供應著安徽省一半的電煤數量,占省內四大煤企電煤供應量的68%,但他們的日子過得并不舒坦。
“2003年國家推出電煤雙軌制后,我們的電煤板塊就一直在虧損,我們是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障電廠發電。”淮南礦業財務副部長王廣磊說。在企業電煤供應的市場中,計劃煤是遠遠低于市場價的,以2011年為例,集團供應安徽省內電煤量為3260萬噸,可是每噸重點合同煤價格比市場煤平均價低了160元,這樣算來,淮南礦業就要犧牲50億元的利潤。
2012年安徽省的重點合同煤價格被框定在430元,“低于我們的原煤生產成本,這一塊我們吃了大虧。”
9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就電煤價格并軌方案征求各方意見,新方案中明確指出,取消電煤重點合同,用中長期合同取代之,中長期合同期限在2年以上,合同價由煤電供需雙方自主協商確定,國家不設置前置性基礎價格。
現在煤炭價格出現企穩現象,如果實現價格并軌,對穩固市場有好處,否則將來煤價漲上去,煤企還是吃虧的。
內蒙古伊泰集團同樣供應大量電煤,但是集團副總經理翟德元并不認為并軌就是萬能鑰匙。他表示:“煤炭價格完全放開后,煤礦會加大生產爭搶市場,競相殺價的惡性競爭還會加劇,到時候電廠將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如果彼時簽訂了長期合同,煤礦就被協議價格長期綁架,就像戴上了緊箍咒。”
翟德元認為,如果煤炭產量約束機制等問題沒有厘清,那么從長期來看,實施價格并軌是對煤企不利的。在電煤方面,另一家有發言權的是陽泉煤業集團,公司80%的煤炭產量屬于重點合同煤。但陽煤并沒有如同淮南礦業那樣“吃了計劃煤的大虧”。
對于陽煤,重點合同煤是雙刃劍。陽煤財務部常務副部長王繼紅說:“市場好的時候,計劃煤是我們的劣勢,因為價格低。但是近期市場不好的時候,由于我們和電廠簽訂的合同比較早,價格也不低,而且保持了穩定的供應關系,所以危機對我們沒有太大沖擊。”
相比伊泰煤種應用的普適性,陽煤的優勢在于,公司早年通過對周邊電廠的爐型改造,讓電廠對陽煤的電煤煤種產生了較高的依賴性和排他性,所以危機來臨時也沒有損失掉用戶。
最近,陽煤在和電廠客戶商議,希望以相互參股的形勢來穩固供需關系,在煤電雙方此消彼長的市場波動規律中,煤電聯營便是抵消風險的好方法。
在應對煤炭頹勢方面,山西省的煤企更老到些。為了杜絕煤企之間惡性競爭,去年年底,陽煤和山西其他大型煤礦集團潞安集團、晉煤集團形成價格聯盟。因為三家企業煤種類似,客戶也可能發生重疊,所以在價格談判中商定:三家企業保持價格聯動,不可擅自降價。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超支化納米水性防腐涂層基材(特種工業用)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附市場規模
涂層布是一種在布料的基礎上采用特殊工藝涂布一層具...[詳細]
- 張維佳:2025年中國電線電纜價值鏈分析
- 袁業:2025年全球城市供熱發展現狀分析
- 黃纓杰:【最全】2025年硅鋼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吳小燕:【干貨】2025年紡織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蔣金成:2025年中國啟動型鉛酸蓄電池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證券行業全景圖譜
- 穆曉菲:中國飼料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前瞻產業研究院:【球閥】行業市場規模:2024年全球球閥行業市場規模約140億美元 亞太市場占比約40%
- 蔡志濠:福事多蜂蜜果茶全國銷量第一,首創可以嚼著吃的蜂蜜果茶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