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醫保新政將使哪些行業最先受益?
大病醫保新政要求報銷比例不低于50%
國家“大病醫保”新政前日(8月30日)公布,大病醫保新政要求報銷比例不低于50% ,在國內引發一片喝彩同時,也給投資者帶來極大機遇,此次新政哪些行業將最先受益呢?
解讀新政可知,“大病醫保”主要解決的是“一人得病,全家挨窮”的狀況,采用的是類似再保險業務模式,且無需群眾增加繳費,原則上大病報銷比例不低于50%。這在業內看來將激發大病的醫療需求釋放。在贏得國內一片喝彩聲的同時,也振奮了投資界。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按照最先受益的邏輯,在此次大病醫保規定中,大病保險的基金來源于原有的醫保基金的結余,而且交給商業保險機構來管理,采取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大病保險的方式。大病商保的模式一出,保險股自然被視為主要受益板塊。
同時,大病種藥企中的抗癌概念則是歷史上資本市場最熱衷炒作的。因為目前高額醫療費用主要還是發生在癌癥(乳腺癌、宮頸癌等)、兒科(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終末期腎病(尿毒癥)、重性精神病、肺結核、艾滋病等。
有鑒于此,記者及時梳理了兩市4家險企的健康險情況,以及20家抗癌概念股的相關產品情況,并梳理了相關可能受益的公司,供讀者參考。
保險篇
大病商保利好保險股:撬動健康險業務前期難免虧損
在此次大病醫保規定中,大病保險的基金來源于原有的醫保基金的結余,而且交給商業保險機構來管理,采取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大病保險的方式。大病商保的模式一出,保險股自然被視為主要受益板塊。
但從數據來看,大病商保全面鋪開后,參保人數將達到10.5億人,但由此產生的保費收入最低可能不過百億元,而其“保本微利”的設計也令相關業務盈利空間有限。相比直接貢獻保費,大病商保帶來的大病的醫療需求釋放以及延伸健康險產品的開發前景,才能對保險公司產生長期利好。中報數據顯示,四大保險公司上半年健康險業務增速明顯高于其他人身險業務。
大病商保貢獻新增保費有限
直接保費拉動不到一成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大病商保全面鋪開后,參保人數將達到10.5億人。而由于目前具體的費率細則并未出臺,可以帶來的保費收入依然無法知曉,但根據此前多地試點的情況,從醫保基金中提取商保的比例從3%至15%不等。
按照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籌資額分別為594億元和2048億元來計算,可帶來的商業保費收入在80億元至390億元。以當年9699.8億元的人身險保費收入來看,新增保費占比在0.8%至4%左右,影響并不明顯。
對于在A股上市的四大保險公司而言,其今年上半年的保費收入近4000億元,大病商保所能帶來的收入影響也不到10%。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保險市場保費收入增長低迷,根據半年報,國內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一改往年10%以上的增速,增速最高的新華保險不過10.4%,而中國人壽保費收入甚至出現負增長,大病商保對低迷的保費增長趨勢產生利好刺激,增強市場對于保險公司業績回暖的信心。
利好險企健康險業務發展
可帶來800億元業務增長
雖然大病商保可直接貢獻的保費有限,但對于各大保險公司都在力推的健康險業務而言,這塊“蛋糕”依然分量十足,而上半年各家保險公司的健康險業務增長都高于其他業務。
以中國人壽為例,雖然今年上半年總保費收入負增長5.2%,但其短期意外險及健康險業務收入86.23億元,增長超過3%。而已單獨開設了健康險公司的平安健康險,上半年落袋1.2億元,同比增長77.5%;平安團體業務中的短期意外及健康險業務也增長17%達到30.03億元。中國太保個險和團險業務中的短期意外險與健康險收入分別達到16.15億元和10.99億元,分別增長14%和5%。此外,新華保險健康險收入達到31.15億元,同比增長23.1%。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大病醫保的保額依然偏低,按測算僅在10萬元-15萬元之間,因此參保人或將轉向再尋求重疾險等商業健康來提高保額,由此帶來的延伸產品帶動效益更值得關注。申銀萬國認為,如果按照客戶二次開發1?1的帶動效應,大病商保可以帶來的總保費收入將接近800億元左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