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加快項目審批速度 綠色產業成關注重點
“發改委新一輪的投資刺激計劃側重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包括著重于綠色產業和各行業的科技創新上,在內涵和質量上與2009年四萬億的刺激計劃不同。”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韓孟表示,原因是近5個月以來,經濟運行的態勢有些回落。在上半年的關口上來做安排,對年度經濟的宏觀把握可能會有作用,也為明年經濟運行和調整做一個鋪墊。
韓孟回顧,各省市、各行業近幾年一直“熱衷”于到發改委申請報批項目。有些項目到關口審查時就放松了,甚至一些“三高”產能過剩項目也予以批準。而這次項目的審查上,有了歷史經驗教訓,保證新的項目產生更加綠化,應該有了預案來嚴控這些問題。
“今天的監管機制比3年前更有力度了。”韓孟提到,一是部門之間的監督,包括財政部門還有金融管理部門,央行、政策性投資銀行、商業銀行,都會做相關的調研和任務;二是各行業間的監督,還有媒體的輿論監督,包括近年活躍的網絡微博。從機制上來說經驗豐富了。
國家每批一個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就是保證每一筆投資、項目都能夠不僅在經濟運行短期、中期發展都有基礎作用,有質量保障。還要嚴格杜絕使投資成為一種權宜之計。
韓孟認為,消費方面現在確實受到歐洲經濟危機的影響,且時間還在往下延續。中國產品的質量,如果在綠色程度上有保障,還是能夠給需求帶來更好的貿易效益。并且中國向發達國家的出口過程中,肯定會有更多的需求。
影響
投資或最快二季度可見效
劉維明指出,在3月初,他就已經反復提到:看到一季度的數據,明顯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都在放緩。外貿領域是我們沒法控制的,外需增長與否,還要看歐美經濟體能夠何時恢復。況且產業升級的更新換代需要一個過程。消費拉動是一個“長遠的詞”。一個是民生的問題,像收入分配的調節:養老、醫療、教育、居住等配套沒有完全解決,需求增長是遏制的;二是中國人消費習慣一時改變不了,前期財政補貼政策已經過期,各部門增長遇到麻煩,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個投資了,能控制的就只有投資。“十二五”期間最主要的還是要調結構,必須要有適度的經濟增速來保障。犧牲經濟增速是不行的。
“當前的投資需要把握好度,不需要反危機的刺激計劃,只要我們的GDP增速在7.5%以上就可以承受。靠投資穩增長雖然是短期行為,不可持續,但也不是說不可取,而要在增加投資的同時,要與調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結合起來。”連平指出。他預計,這一系列投資會在今年2—3季度見效,“經濟增速掉到7.5%以下的可能性不大”。
劉維明預測,國外從目前來看,美國增長穩定;歐洲系統面臨困難,需求持續疲軟但不會有太大波動。現在離2季度結束還有一個月,如果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上來了。我國2季度經濟應該是可以見底的,預計三、四季度將筑底回升,屆時全年的GDP增速應該可以達到8.2%的水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