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產業鏈涸澤而漁 物流在破產邊緣掙扎
網傳的順豐快遞月入過萬元,對于很多快遞從業人員來說只能是一個尷尬的諷刺。
“我們的人員、油料、租金等成本每年上升15%-20%,但與五年前相比,每票訂單的價格卻下降了50%。”7月10日,一家落地配(本地物流配送)負責人表示,由于電商行業價格戰導致的整體不盈利,作為供應商的物流企業生存狀態亦不斷惡化。
當電商企業之間頻頻以價格戰討好消費者之際,物流供應商則成為電商企業削減成本的替罪羊,成為其價格屠刀的靶心。華南一家電商物流企業負責人透露,有些簽了年度合同的電商,甚至在一年內要求物流供應商降價三次,“目前每單3元的情況在業內比比皆是,三年來整個行業至少有20%企業黯然退出”。
對此,唯品會(NYSE:VIPS)主管物流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唐倚智表示,電商和快遞物流是互為依靠的唇齒關系,當前電商平臺對物流供應商的瘋狂壓價,不僅讓物流企業掙扎在破產邊緣,從長遠來看也將讓電商行業的物流瓶頸愈加突出,“整個產業鏈都在涸澤而漁”。
每單最低僅2元
隨著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不斷發展,電商物流行業也隨之壯大。唐倚智表示,根據所服務電商類型的不同,電商物流也主要分為兩大陣營,即服務淘寶、天貓等平臺型電商的三通一達,以及服務于垂直電商的落地配。在此之外,京東、易迅、亞馬遜等電商平臺的配送還采取了自建的模式。
唐倚智表示,從成本來看,這三種物流模式的成本從高到低依次為:三通一達、自建快遞、落地配。他舉例說,一件從廣州到西安的包裹,三通一達的價格約在18-20元,落地配的價格約為9-10元。
“相對于三通一達來說,落地配的日子差太遠了。”前文提及的落地配負責人表示,擁有全國配送網絡的三通一達,坐擁天貓、淘寶的巨大體量,并得到后者的規范、扶持,維持著較高的客單價。
當然,著眼于區域市場經營的落地配,由于相對于三通一達的價格優勢,以及可以代收貨款,并根據客戶要求定制柔性化流程等特點,則成為唯品會、當當網、麥考林等垂直電商的不二選擇。
事實上,在國內電商企業中率先盈利的唯品會,就由于采取落地配模式,得以實現物流成本的不斷降低。唯品會財報顯示,其2012年一季度物流成本占總營收的比例為16.7%,這一數字在此后的四個季度分別降低為15.2%、13.9%、12.5%和12.1%。
“相對于電商平臺來說,落地配的議價能力很弱。”上述落地配負責人表示,全國落地配企業眾多,大多數的員工在幾百人左右,日訂單量在1萬單左右,基本上要仰仗電商的訂單劃配,否則就很難生存下去。
該人士稱,作為業內率先盈利的企業,唯品會并不是價格戰打得最厲害的,還有個保底價,而行業內部分知名電商甚至一年壓三次價,每單最低壓到2元,根本收不回成本,“今年一季度我們就被迫調價一次”。
尤其是自2012年以來,垂直電商本身的競爭愈加激烈,募集資金更加苦難,削減運營成本的挑戰加重,物流供應商的日子就更苦。
行業內一家規模較大的落地配企業已經經歷兩輪融資,本計劃啟動上市進程,但在當前的經營狀況下,只得暫時作罷。
廣州一家物流企業負責人表示,落地配行業幾年前日子還不錯,現在普遍不盈利,除了一些報社發行隊伍出于增值考慮的進入,三年來行業幾無新進入者。
除了不盈利,落地配企業還面臨現金流緊張的尷尬,由于要為電商企業代收貨款,很多落地配處于負現金流運營狀態。
至于京東、一號店等擁有自建物流的電商,則把60%-70%最具成本效益的配送留給自己,剩下的“雞肋”則留給落地配。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