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業失地難收 洋奶粉坐擁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去年市場份額前十的奶粉品牌中,洋品牌占6席,共占領市場份額52.1%
2008年爆發的三聚氰胺事件,距今已有5年。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08年之前的10年中,中國乳業高速發展,生鮮乳產量的年平均增長率是17.4%,而自2008年后,乳業發展速度明顯放緩,生鮮乳產量年均增長率驟降到1.29%。
三聚氰胺事件后的這些年,中國乳品行業遭遇了史無前例的信任危機。信任危機歷久難消、國內市場被外資搶占……
奶粉進出口逆差20.57億美元
2013年前4月,我國乳制品進口仍然維持高速增長,而出口基本無增長。
6月18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工信部主題日活動上發布報告稱,“1-4月份累計進口乳制品59.62萬噸,貨值20.8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4.63%和19.27%。”據介紹,乳制品出口則為1.24萬噸,貨值0.2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9.69%和-43.34%。進出口貨值逆差達20.57億美元。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2012年發布的數據顯示,進口奶粉的市場占有率已從2008年前的30%左右,躍升到50%以上,而在高端奶粉市場,這一數據更是超過70%。目前,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中高端奶粉幾乎是外資品牌的天下。
AC尼爾森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市場份額位居前十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商中,洋品牌占6席位,共占領市場份額52.1%,其中,美贊臣、多美滋、惠氏更是分別以12.3%、11.7%、11%的份額穩居前三,而伊利、圣元等國產品牌,則各自從剩下的四席中分食一杯羹。
三聚氰胺致洋奶粉占領市場
洋奶粉大舉占領中國市場的格局從2008年之后便基本穩固。
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爆出,曾以18.26%的市場份額領跑國內奶粉市場的乳業巨頭三鹿隨之隕落,全行業亦陷入質量泥沼。受此牽連,包括伊利、圣元、雅士利在內的國產奶粉企業遭遇業績危機。2008年,蒙牛虧損9.49億元,光明虧損2.86億元,伊利虧損更高達16.87億元,成為三聚氰胺事件中虧損最嚴重的中國乳品上市企業。
與此同時,國外奶粉異軍突起,迅速改變了國內奶粉品牌為主的中國乳業市場格局。尼爾森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前三名已經全部為國際品牌,多美滋、美贊臣和惠氏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4.2%、11.6%和8%。
除奶粉市場外,液態乳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漸被外國品牌控制。據《澳大利亞人》雜志報道,與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前幾個月國外鮮奶產品在中國的銷量已增長兩倍。
質量安全問題給國產乳業造成了致命打擊,卻為外資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借此時機,各大品牌紛紛角力,行業內并購、重組、退出事件頻頻發生:雀巢以118.5億美元收購美國制藥巨頭輝瑞旗下惠氏營養品業務,市場份額達到17%,成為“老大”;達能集團宣布收購美國有機嬰兒食品生產商Happy Family90%股權。而亨氏、合生元等外企也正在努力尋找乳業內新的投資合作項目。
業界認為,當前國內乳業市場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中國乳業遭遇信任危機的大背景下,市場格局未穩定,各路人馬正加緊布局中國乳業市場,其中外資乳企就加快滲入液態奶市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