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從“香餑餑”變成“心頭傷” 產業結構如何調整?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我國是世界上煤炭產量最高的國家,長期以來,煤炭作為主要能源應用于電力、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因此,在很多人眼中,產煤大戶總是與巨額的財富、資產劃上等號。
然而,曾經的“香餑餑”,如今卻變成了人們的“心頭傷”。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下游主要耗煤行業不景氣,隨行就市的煤炭采購活動陷于停頓,導致煤炭價格也不斷下跌。最近,環渤海地區更是達到近三年來的最低點,引發政府出手救市。當賣煤堪比賣白菜,產業結構調整又當如何實現?
山東某大型煤炭企業知情人表示,煤炭企業最難熬的日子已經到來,曾經一度被視為揮金如土的“煤老板”也開始壓縮控制成本,很多企業甚至開始貸款發工資。
煤炭企業知情人:現在就是一直往下跌,而且還控制不住,昨天可能又跌了80,非常低了,基本上這些企業都虧損了,咱們這里好像還有一個單位盈利,跌這一次基本上也都虧損了。
雖然相比中小煤企來說,重點煤炭企業仍能撐下去,但積極性已經明顯受挫,在生產旺季,這家位于內蒙古的煤礦也開始了停產檢修。
煤炭企業知情人:內蒙煤礦那邊這個月開始集中休整,一直休到下個月五六號,本身形式不好,加上一家人需要休息,干脆趁早放假。
感受到寒意的不僅是煤炭企業,淄博海州煤業是專門從事煤炭貿易的企業,董事長楊河州說,現在動力煤每大卡價格從最高一毛七跌到了一毛錢左右,價格越是下跌,中間的平臺商就越不敢存貨,大量煤炭被積壓在煤礦,庫存不斷升高,產能過剩問題顯得愈發突兀。
楊河州:像我們這些平臺企業就是不敢存貨,越降錢越不敢存貨,產能就越過剩。所有的貨源都在礦上,減產是他們最大目的,不減產怎么處理它的煤?山東煤礦肯定賠錢。
前瞻網了解到,在中國另一個產煤大省——山西省,那里的情況用“愁云慘淡”來形容也絕不為過。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山西省重點監控的625戶煤炭生產企業產品,每噸煤綜合售價490元,同比下降16.38%,減少96元。因煤炭“量減價跌”造成稅收減少約18億元。山西煤炭行業運行持續在谷底徘徊,企業不得不減產保價保穩定。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