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從“香餑餑”變成“心頭傷” 產業結構如何調整?
山西后安煤礦礦長杜斌:5千大卡的煤,截至目前在秦皇島港口達到500元每噸,減去稅和費,煤礦生產成本正好持平,沒有盈利。基本上處于半停產狀態,一邊檢修,一邊生產,今年形式下產量能完成130萬噸,比去年減少50多萬噸,三年之內準備每年虧損一個億。
杜斌口中的這個秦皇島港口作為煤炭運輸的重要樞紐,目前運量已經大幅減少。更令人驚訝的是大秦鐵路[-0.28% 資金 研報]支線上的煤炭集運站:過去十多年間,這家煤炭集運站年發運“大同侏羅紀優質動力煤”超千萬噸,然而,伴隨著煤炭行業的每況愈下,這樣的場景早已不再。這些處在大秦線源頭上的毛細血管梗塞已久,分外蕭條。
前瞻網獲悉,在今年4月13日到5月7日大秦鐵路檢修期間,秦皇島到港列車每天減少2000輛左右,合計減少的煤炭輸入達到12萬噸左右。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研究發展部經理劉志鵬談到目前的煤炭市場,無奈的說,現在檢修雖然結束了,但價格卻沒有像往年那樣往上走。
劉志鵬:貨源短缺一般會帶來一個價格上漲的情況。今年來看,是歷年唯一在指數上沒有反饋相應動作的一次檢修,也就可以說是今年相比往年,是形勢最嚴峻的一年。
本月15日,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每噸612元。業內分析人士分析,如今煤炭企業已大面積進入虧損的臨界點,尤其以精煤為主的山東,受開采成本高、產量小等影響,虧損面更有擴大趨勢。不過,最壞的結果可能還沒有出現。宏觀經濟不景氣造成鋼鐵、電廠、焦化行業采購量大幅下降,換句話說,即便目前的價格沒有虧損,撐下去早晚也會虧。
關大利:如果后期繼續這樣,包括很多客戶采購量下降,即使價格不調,采購量上不去虧損還是會出現,從現在目前來看市場并沒有要向好的跡象。
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副主任閻世春認為,市場需求不足是煤炭限制產量的主要原因,在經濟發展內憂外患的今天,煤炭企業的轉型升級就成了當務之急,閻世春對時下中國的能源發展這樣總結,依靠煤炭但不能完全依賴煤炭。
閻世春表示,當前個別行業需求有所減弱,或者說是不太足,比如說,煉焦煤,鋼鐵行業目前也比較困能,需求上有些問題;第二,動力煤,電廠的發電量這個指標大家也清楚,只有發電量指標提起來之后,消耗的煤炭才能增加,推動產業保持穩定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