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呼吁能源結構調整 清潔能源發展或超預期
十八大報告將“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確定為今后能源消費的基本原則。而專家也認為,在城鎮化、工業化、GDP翻番的進程中,應當考慮能源的未來需求問題。
由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主持編寫的《2012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稱,近十年來,中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化率每年大約提高1個百分點;據此速度預計,到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將超過60%。
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司長江冰介紹,近幾年發展情況顯示,城鎮化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推動能源消費8000萬噸標準煤。2020年城鎮化達到60%時,將拉動全國8億噸標準煤能源消費。8億噸的標準煤意味著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個國家能源消費之和,接近南美洲能源消費總量。
江冰表示,按照國民經濟“十五”和“十一五”年均7.5%左右的發展速度,2020年GDP可以實現翻番,中國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全國能耗55億噸標煤左右。
目前,我國城鎮人口年均消耗能源約為農村人口的3.5倍,按照我國當前城鄉人口結構比例,城市化水平即使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每年將增加至少1300萬城鎮人口。另外,隨著未來中國人口增長以及人均能源內在的消費需求增長,中國在能源需求方面仍然無可避免地會出現增長。
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電力體制改革研究組組長武建東的測算,“2020年GDP和城鄉居民翻番的目標,這意味著即使考慮節能因素,我國電力年度消費也將從目前每年5萬億千瓦時提升到8萬億-10萬億千瓦時;電力裝機容量將從目前的10萬億千瓦時提高到20萬億千瓦時以上。”
國務院“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1月23日發布,能源結構調整再次引起關注。規劃指出,從國際看,世界能源市場更加復雜多變,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能源資源競爭日趨激烈。同時,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加快,能源消費需求將不斷增加,全球能源資源供給長期偏緊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在今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一方面對于城鎮化戰略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充滿期待,這客觀上需要增加能源消費;另一方面,也對于傳統的煤炭等能源給環境帶來的壓力而憂心忡忡。
“盡管'十一五’期間環保計劃完成了,但是當前環保工作仍然不樂觀。”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原副部長張力軍說,“即使京津冀地區已經施行了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但是長三角的燃煤仍然在增加,其他的地方也應該施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
在當前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仍然占一次能源消費的7成。原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處于第二位,2012年我國原油進口達2.85億噸,消費總量近6成依靠進口。這兩大類傳統的、有污染性的能源在未來的能源消費結構中下降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必須提高其他類型的能源來彌補煤炭、石油比例下降的缺口。
十八大報告指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這就需要從根本上調整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提高電力、新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全力推動節能減排。從“十二五”能源規劃來看,在能源供給選擇排序上,降煤炭、穩石油、更多用天然氣(頁巖氣)、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成為必然的選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董事長范集湘對前瞻網記者表示,盡管水電建設近幾年有所放緩,但是按照目前的減排目標以及能源消費的增長需求,中國的水電裝機量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去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已突破2.3億千瓦,位居世界首位,水電裝機占全國電力裝機21%,占全國發電量的17%。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