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加快布局 新一輪天然氣定價改革迫在眉睫
央企搶先
由于氣價改革的緊迫性,相關企業也開始積極謀劃自己的天然氣布局,以求在中國這個越來越大的天然氣蛋糕中分一杯羹。
10月31日中海油宣布與跨國石油巨頭BG集團(英國天然氣集團)簽署了協議,前者將斥資50億美元連續20年向后者每年采購50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從而使自己的LNG合同保有量攀升至2160萬噸/年——“十二五”規劃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沿海LNG總接收能力也僅為1230萬噸/年。
中海油走這一步險棋是有深謀遠慮的。事實上,即便是現在,中海油的LNG產業仍處于虧損狀態,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2009年以前,中海油曾是國內LNG領域的龍頭,僅進口LNG一塊,每年就可創造10億元以上的利潤。然而隨著2008年后國際氣價高企,國內氣價長期低位徘徊,氣價倒掛使得中海油陷入不斷虧損的狀態。
2008年中海油正式與殼牌、卡塔爾天然氣分別簽署了每年200萬噸的LNG采購協議,這每年400萬噸
的LNG原計劃是供應浙江、廣東及其他沿海省份的。但在中石油旗下西二線進入廣東后,其天然氣銷售價格遠低于中海油的,因此中海油不得不大幅放棄其在廣東原有的市場份額。
“2008年時,國際油價最高飆升至147美元/桶,作為與油價掛鉤的氣價,其國際市場價格也就難免高一些了。”有知情者回憶道。
然而這并未阻擋中海油拓展國內天然氣市場的決心。
“通過與BG的聯盟,我們可以通過其全球的天然氣采購網絡獲得價格合適的資源,因為量大,可以沖抵此前卡塔爾天然氣的價格劣勢;同時通過這種巨量采購,為公司下一步推進國內沿海LNG基站建設奠定了很好的資源基礎。”一位中海油駐廣東人士坦言:“隨著國內氣價改革的推進,政府也肯定不會讓企業長期維持虧損狀態,因此未來國內天然氣市場的競爭仍是資源量的競爭,誰的資源豐富誰就能更多掌握市場的主動。”
不僅是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也正在歷兵秣馬提速自己的天然氣生產速度,以便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更加主動的地位。
中石油一方面開始籌劃建設自己的西三線、西四線等管輸工程,冀圖盡早完成其天然氣管網的全國覆蓋;另一方面又在新疆、陜西和四川等地盡速提高自己的天然氣產量。除此之外,它還在新疆與部分非石油系統企業合作,以便將這些企業生產的煤制氣資源納入自己的管網。
而一向上游資源匱乏的中石化則開始謀劃與包括廣匯能源(15.84,0.28,1.80%)在內的9家新疆煤制氣企業建立聯盟——中石化不但將在新疆投資建設大型煤制氣生產裝置、興建從新疆通往山東、浙江和廣東的管道,還將負責代輸其他幾家煤制氣企業的煤制氣資源。
“氣價的市場化改革是長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十分贊同中央政府漸進式地推動氣價改革,因此我們也很積極地與中方伙伴合作,未來的結果必然是雙贏的。”殼牌中國區主席林浩光說。
福建試點?
多位參與氣價改革方案的制定者證實,擴大氣價改革試點地區的方案已準備就緒,只待合適時機發布。
其原則仍秉承2011年底實施的兩廣試點精神,以進口燃料油及液化石油氣(LPG)經加權后的價格計價,以上海為計價基準點,根據距離上海的管輸距離遠近計算管輸費,最后得出本地的天然氣門站價格。
“據我所知,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試點地區的省份是福建”,一位接近決策層人士透露。
據他介紹,這是因為一方面福建將成為西三線的終點,當年兩廣試點就是因西二線終點為兩廣才開始執行的;另一方面此前福建沒有管輸天然氣市場,居民用LNG的消費量也很小,“擴大福建成為試點,不但易于當地市場接受,而且因為歷史包袱較少,易于總結經驗教訓,以進一步氣價改革”。
事實上,自10月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奔赴廣東學習總結兩廣試點經驗的考察團介紹說,“其中尤以福建團問得最仔細,從廣東市場氣價承受能力到相關配套改革方案的制定思路,再到上下游價格聯動,他們每個點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而這些總結報告,不但會上報福建地方政府,而且還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的批示。”一位廣東政府方面人士介紹說。
此前,福建物價局、發改委等部門曾專門向國家發改委等機構上報過申請氣價試點的報告。它們認為隨著“海西戰略”的實施,當地對能源的需求正在迅速擴大,然而福建能源對外依賴嚴重,一次能源自給率只有40%,而煤炭污染等更嚴重制約了地區經濟發展、節能減排等工作的推進,因此地方政府十分支持引入包括管道天然氣和LNG等資源。
此前上述中石化經研院高層曾親赴福建考察。他認為,自2008年莆田LNG項目竣工投產后,毗鄰地區對天然氣的需求即開始迅猛增長,不但發電、化工等常規工業領域開始進行油改氣或煤改氣,而且不銹鋼、陶瓷等生產企業也開始謀劃改變自己的能源供給。“福建是我國南方著名的陶瓷之都,陶瓷廠星羅棋布,此前這些企業都在使用LPG作為生產陶瓷的燃料,其價格高昂,遠非管輸天然氣經濟能比。”
此外,中石油出身的福建省長蘇樹林也成為福建申請試點的助力。他不但多次與中石油、中海油決策層洽商如何盡早“引氣入閩”,而且希望它們能通過在福建設立大型石化設施,以推動當地的經濟結構,并承諾將對石油央企們給予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植。
這使得福建成功擠入氣價改革試點變得很有希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