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健品行業將開啟一個新時代?
《報告》序言指出,中國保健食品產業過度競爭,企業行為扭曲,生產經營行為不規范,特別是誠信缺失,使得“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大量消費者“用腳投票”,市場急劇萎縮。
從林光常到劉太醫再到張悟本,這些人總是讓社會慘遭“忽悠”,后果是保健食品行業“慘遭”信任危機。
實際上,中國保健食品行業的“亂象”遠不止這些,“真假美猴王”的鬧劇在這個行業大量存在。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曾有機構對2025家保健食品企業2951個市售保健食品進行調查分析后發現,有767個即超過總量1/4的是假冒保健食品。
對于中國保健食品行業亂象的深層次原因,張大超認為,由于中國保健食品市場潛能巨大,買方市場性質嚴重,造就了眼下中國保健食品行業高達200%的毛利潤率,引得良莠不齊的資本像飛蛾一樣飛向這個行業。
400部法規規范震懾不了保健食品業
亂世用重典。中國保健食品行業有“典”嗎?
《報告》說,中國先后出臺了直接針對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近350部,如果包括涉及保健食品的其他法律法規,涉及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總量則已經超過了400部。
在這超過400部的法規規范中,包括社會熟知的2009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 《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規定,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標簽、說明書內容必須真實,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應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這些法律條款,給保健食品設定了必須遵守的“紅線”。
2011年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用死刑來震懾食品犯罪,是包括保健食品在內的食品行業的真正重典: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400多部法規規范,外加死刑條款的威懾,為何鎮不住保健食品行業的亂象呢?
某行業資深人士表示,針對這個問題,他專門給有關部門提過文字建議,呼吁政府職能部門像治理酒駕那樣嚴格處理保健食品行業的問題,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達摩克利斯劍還沒有刺向中國保健食品行業的時候,行業自律也就成為業內精英的不二選擇,而開展循證活動正是行業自律自救的表現。2012年7月,完美公司以首批成員身份加入“食品安全企業自律聯盟”,積極進行自律自救活動。
經濟現實呼喚保健食品循證
按照張大超的說法,把循證科學引進保健食品領域,不僅僅是通過自律凈化行業的外部發展環境,同時也是企業、行業自身發展壯大的需要。
張大超舉例說,一些食品、保健食品、藥品市場的常青樹產品如可口可樂、紅牛飲料、阿司匹林等之所以長盛不衰,就是因為不斷循證不斷調整功能的結果。如可口可樂,曾進行過超大規模的有關咖啡因安全性的消費者追蹤循證活動。
業內人士說,循證醫學的發展影響著保健食品產業的現狀和未來,像美國已將其運用到食品衛生領域。通過循證醫學方法對保健食品質量、安全性和保健功能進行追蹤,不僅可以有效彌補產品上市前評價的不足,還可以達到監督產品質量、指導人們消費的目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保健食品產值2600億,而市場容量超過4000億。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監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表示,在中國宏觀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挖掘保健食品發展潛能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張永建所在的單位是《報告》的聯合作者之一。
在《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營養與保健食品制造業首次被納入國家食品規劃并成為重點行業,說明國家對保健食品產業已開始重視,也說明保健食品行業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逐漸走強。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保健食品行業的社會角色重要了,企業自尊也就提到了日程之上。張永建認為,保健食品行業正在發生一些積極的變化,一些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開始考慮綜合發展和承擔社會責任,它們一般會主動配合政府及行業協會對行業內的一些不良行為進行整治,這對行業的長遠發展無疑是有好處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