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健品行業將開啟一個新時代?
國內保健品行業良莠不齊
何謂保健品?根據《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保健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治療疾病。
在保健食品領域起步比較早的日本,厚生省首先提出了功能食品的概念,在法律上將功能食品定義為“具有生物防御、生物節律調整、防治疾病、恢復健康等有關功能因子,經設計加工成對人體有明顯調整功能的食品”。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政府職能主管部門的支持下,中國保健協會作為主辦單位啟動了“保健食品循證醫學研究及臨床觀察試驗”活動。
循證醫學的主要創始人、國際著名臨床流行病學家DavidSackett是這樣定義循證醫學的:“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目前可獲取的最佳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長期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意愿,完美地將三者結合在一起,制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
據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咨詢服務工作委員會會長張大超介紹,“循證”就是追詢證據,針對這項活動來說,就是應用循證醫學的科學方法,追蹤調查保健食品企業產品的質量情況,深入全面地追蹤研究產品的安全性,追蹤研究產品的功能和有效性,“讓企業自證清白”!
但是,保健食品企業敢站出來自證清白嗎?
誰第一個站出來
張大超擔任會長的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咨詢服務工作委員會,是“保健食品循證醫學研究及臨床觀察試驗”活動的承辦單位。2011年,中國保健協會咨詢服務工作委員會與完美(中國)有限公司一起啟動了這個項目。
盡管有衛生部等政府職能部門的支持,盡管業內人士把保健食品行業引入循證醫學的“自證清白”之舉高度評價為“可能要開啟一個新時代”,但除了完美(中國)有限公司官方網站對“保健食品循證醫學研究及臨床觀察試驗”有較詳細的介紹外,我們在互聯網上沒有看到更多有關此項活動的相關信息。
事實上,“保健食品循證醫學研究及臨床觀察試驗”活動已啟動一年多時間。
保健食品行業為何對這項活動“不感冒”?
“對這項活動保健食品企業開始確實有點不理解,比如,有些企業認為參與這項活動增加了經濟負擔,還不如投錢去開發新產品。”張大超說。
“這是企業的借口、托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保健食品企業推出的產品,不可能千萬年不變,一定要用像循證這樣的科學方法追蹤消費者的不斷變化,從而調整自己產品的功能,開發出替代品,確保企業萬古長青。”
這位人士說,“確實,追蹤自己產品的質量優劣及功效有無,弄不好就會自砸自腳,沒有信心和理想的企業怎么會這樣做呢?”
據張大超介紹,完美公司是第一家站出來主動參與“保健食品循證醫學研究及臨床觀察試驗”活動的保健食品企業。具體活動內容是,在食用過完美保健食品的消費者中選取1萬人,全面跟蹤了解其身體及健康的變化情況,以及其相關聯的醫療衛生情況,獲得大量的基礎數據;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嚴格控制的超過500人的臨床試驗,來追蹤考察完美保健食品的品質安全性和保健功能。
“負責任的企業怎么能不積極參與呢?由于中國保健食品市場潛力很大,一些劣質企業逐利而來,有時其劣質甚至假冒產品難免引發消費者對整個行業產生質疑,而循證就是要給優質企業提供一個自證清白的平臺,有責任感的企業能不抓住這個機會嗎?”一名業內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從業者說。
在完美公司官方網站首頁頂端,“保健食品循證醫學研究及臨床觀察試驗”肩題和“完美系列保健食品萬名消費者調研問卷”主題赫然入目。正文內容說,“通過了解您身體狀況及食用完美系列保健食品的情況,對完美系列保健食品的保健食品功能進行全面了解。”其中的網絡問卷設計了4個問題:基本身體狀況信息、食用完美系列保健食品的情況、身體改善與心理改善情況及其他相關信息。
張大超解釋,選擇完美公司作為此次活動的合作企業,是考慮到完美公司企業形象較好、產品口碑不錯。
張大超還談了中國保健協會的長期計劃:完美公司參與的這次活動只是中國保健食品“循證醫學”研究的第一步,今后還將進一步擴大規模,選擇更多的產品進行研究,驗證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確保為消費者提供的保健食品全部健康、安全。
保健食品行業毛利潤率高達200%
對“保健食品循證醫學研究及臨床觀察試驗”調查活動的背景原因,業內人士一致說“保健食品行業需要整頓”。
他們中不少人士表示,因為法律和行業還處于發展階段等客觀原因,中國保健食品行業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再加上一些保健食品企業不斷被非議和投訴的事實,都給這個行業增加了負面影響。
擁有編審高級職稱、家住北京市西四環的李先生說,“自己患上了痛風,醫生說是亂吃一種豆類做原料的保健食品所致。”
據業內人士介紹,2012年春節以后保健食品行業爆出很多有爭議話題,比如4月份對螺旋藻產品的質疑,再到后來的明膠問題。
2012年7月,中國保健協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聯合出版了中國第一部關于保健食品產業的藍皮書《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發展報告No.1》(以下簡稱《報告》)。
對中國保健食品行業的亂象,《報告》從量和質兩個層次做了描述:
一次問卷顯示:對媒體上的保健食品廣告,14.3%的消費者認為“絕大部分還是真實可信的”,6.5%認為“完全不可信”,29.4%認為“大部分保健食品廣告夸大效果”;保健食品產業創新能力不足。企業間模仿抄襲比比皆是,同質化現象嚴重。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