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不希望媒體整天宣傳中國核電有多安全
柴國旱強調,只要出現和安全相關的重大不符合項,業主必須上報核安全局,不能自己處理。“這種事情以前比較多,現在情況有些好轉。”
一位曾在大亞灣核電站工作的資深核電專家透露,該電站現在已過設計全壽期的三分之一,設備逐漸老化,海邊電站外部電器設備的輻射和壓力管道的腐蝕均比較嚴重,“但沒有引起重視”。
柴國旱承認國內核電站存在“重設備運行,輕設備維修”現象,但“現在核電站都已有了專門的維修大綱和壽命管理,這些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他的國家也都是這么走過來的”。
更多的擔心,來自對核電站從業人員的素質和培訓水平。有專家指出,福島核事故暴露出的能力不足、知識老化、培訓不到位等問題,在中國核電行業更嚴重。
目前整個核電培訓過程基本上仍屬于應試教育,口試、筆試等項目都是為了滿足考試要求,而基礎知識技能和安全文化素養培訓基本是缺失的。這讓操作人員難以協調應付類似于福島核事故那樣的綜合事故,“這種考核制度必須改革”。上述專家稱。
此外,中國核電信息的不透明,已嚴重影響了核電產業的發展。核電的監管部門并未在促進核信息透明化上起到實質性作用,甚至在核電監管領域也做不到公開透明。
福島核事故后,國家核安全局立即組織對全國在運和在建的41臺核電機組展開大檢查。同期開展檢查工作的美國、英國和法國,均于半年之內向公眾公開了檢查結果;然而,中國公眾直到今年5月前,都對其進程和結果一無所知,“即便公布也是只字片言,云山霧罩”。
他山之石
美國和法國是核電領域最具代表性和參考性的國家。前者是世界上核電發展最早和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后者約有80%電力來自核電。
諸多專家稱,核電監管應首先做到了解并塑造核安全文化氛圍、加強與公眾的溝通,其次才是核安全監督部門和核電站運營單位的獨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美國的核電發展始于上世紀60年代,現在裝機容量9700萬千瓦,內陸核電站占總量六成以上。1979年發生的三里島核事故,使得美國國內反核勢力倍增,也促使美國采取了最為嚴格的監管。
美國將核管會置于國會之下,獨立于美國政府管理部門,負責對核電項目的審批、監督、核發許可證。美國政府的能源部(DOE)、環保署(EPA)、美國聯邦電力監管委員會(FERC)與核監管委員會相互獨立并行。這種機構的設置有利于履行監管職能。
美國南方核電運營公司上海代表處駐華代表萬銀坤表示,包括電站在內的美國的每一個核能設施,都會有核管會的駐地檢查官,通常是兩名。這些檢查和評估,保證了核電站的運行與其運行許可證的規定一致。
法國核電工業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其核電監管幾乎與核電工業發展同步。為了把核電站運營單位和核安全監督機構的職能完全分開,法國政府專門成立了核管理局。2002年,法國重組了核安全與輻射防護總局,負責核安全與輻射防護監管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法國核電企業奉行“透明化”的安全管理文化,其重點不是事后追責,而是事前預防,企業鼓勵員工主動發現、及時報告安全隱患,再由管理者向政府主管部門和公眾通報,通過這種方式確保萬無一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