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光伏企業負債超千億 誰是懸崖推手?
懸崖推手?
“現在看來,這個行業不是有錢人就能玩得動的,還要有人。”昱輝陽光高級副總裁鄭志東如是說。
他所說的人,指的是人才。“以前很多競爭就是價格戰,拿組件來說,我記得2005年的時候是4美元/瓦,去年下半年,價格降到了1.6美元/瓦,而現在,早就突破80美分/瓦了。”如今,在價格已經觸底的情況下,光伏企業想要技術突圍,很困難。
“外行轉行做光伏,很多就是到國外進口一套設備,然后到國內生產。連出了小問題自己都修不了,何況自己研發?”陳學義說。正泰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南存輝亦稱,“光伏產業所有的技術都在國外”,這是挾制光伏企業發展的一大原因。
不具備自主技術優勢的產業,為何會如此蓬勃發展?政府的支持是令“外行人”心動的重要原因。
南存輝曾稱,太陽能產業發展依賴政府進行政策主導。賽伯樂投資總裁陳斌則將過去幾年來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最重要原因總結為“行政式地調配社會資源”,“很多企業因此短視性地進入到市場”。
無論是之前以各種形式對當地光伏企業施加各種地方性保護,抑或是現在對困境中的企業輸血救助,政府的力量在光伏產業發展中不容小覷。
“由于地方政府運用了太多的優惠政策來支持發展光伏產業,導致過度投資”。土地無償劃撥、稅收返還、巨額電價補貼……這在過去幾年一些地方政府吸引光伏企業的招商條件中,屢見不鮮。有報道指出,在一家大型光伏企業的“光伏地圖”中,是以30多億元資產撬動近1500億元的投資。助力這一巨大杠桿效應的,則為地方政府與銀行。
數據顯示,我國光伏產業占全球市場的60%以上,年增長率連續五年超過100%,行業產值約5000億元。但是,這個以超常規速度迅速崛起的新興行業,始終未能補上其發展規劃之失。比如,光伏“十二五”目標曾一度數次調整。百般支持掩蓋不了政策的隨意性。
當吃了“助長劑”的企業面臨困難可能倒下時,曾經支持的力量或許再也無法提供幫助。在賽維LDK困局中,江西新余市高新區管委會主任任光明以四個“一定”和三個“絕不”表示對賽維的支持。然而不少業內人士質疑,負債高達6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是新余這一級政府能扶得起來的么?“至少也得江西省政府出面才行。但明顯政府不可能出面:你扶了賽維LDK,別的企業怎么辦?你總得一碗水端平吧?”陳學義稱,“倒的時候,政府是指望不上的。”
最可怕的是,在鼓勵企業上馬光伏項目時,我們的國內市場卻遲遲未向光伏企業打開大門。
杭州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如今正積極開拓第三世界國家的市場,東南亞、南美等國成為他們“探險”的步伐。副總經理馮德印表示,在這些國家為居民提供太陽能發電支持,并入電網很容易。而在國內,光伏企業發電入網很困難。
陳斌同樣提到了這一點,“現在看來光伏企業對外的途徑基本都困難重重,轉向國內市場‘自救’是重要的渠道。但是你電網不開放,光伏企業怎么辦?”
拔苗助長,不按市場規律辦事,光伏產業如同一輛未裝好剎車的汽車,被踩了一腳油門后風馳電掣,危機四伏:這些行為的惡果,最終全由企業背負。
“現在我們很多同行都在后悔,當初不該聽政府的話。”陳學義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