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光伏企業負債超千億 誰是懸崖推手?
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1110億元人民幣
今年可說是光伏產業過得最為艱難的一年,過去這幾個月來,幾乎沒有哪個產業能比光伏慘淡,內憂外患下,產業雪上加霜。
外憂讓光伏產業大受打擊:繼今年5月美國裁定對我國光伏產品征收31.14%-249.96%的懲罰性高額反傾銷稅后,日前,歐盟也對我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去年,我國光伏電池對歐出口金額204億美元,約占同期該產品出口總額的73%。本次反傾銷調查,稱得上是歐盟迄今對我國最大規模的貿易訴訟。不久前,印度亦向中國光伏產業發難。
內患同時并行,一組簡單的數字或可說明問題:不久前,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整個光伏業負債率已超過70%。
這組數字令業內外大呼危險,一時間,“光伏產業破產說”大行其道,不少人認定光伏大佬們已經瀕于破產邊緣。
光伏產業之殤是誰之禍?是誰將這一曾被認為充滿希望的新興產業推向懸崖邊緣?
被“忽悠”的進場者
“我們都希望現光伏大佬快點倒掉。”陳學義(因當事人要求,此為化名)平靜地說,“他們倒了,我們才有希望。”陳學義在浙西一個城市經營光伏多年,這段時間來猶感寒冷。“很多同行關的關,轉的轉。現在看來,這個行業還沒有觸底。”
在陳學義看來,國內光伏產業大佬誕生之歷程很有些“畸型”。“作為一個資金密集型的高科技新興產業,現在我們很多同行企業都是外行轉過來,當初聽了宣傳,認為光伏是朝陽產業,再加上轉型升級的壓力,聽說政府支持力度大,有錢的都投過來了。”他總結,“很多人都是被忽悠進來的。”
被“忽悠”進場的企業多半都在這一輪的行業低谷中受到了打擊。“當初光伏產業高速發展的幾年,進來的或多或少都賺到了錢:需求擺在那里,最早的技術要求也不像現在這么高,確實容易賺錢。但是進場的人太多了,短短幾年內產能就嚴重過剩。再加上技術標準不斷提高,原來不懂行的企業,很快就受到了打擊。”
在陳學義看來,光伏產業的技術發展堪稱一日千里,一年前國內125單晶硅片的主流性能多半在185-190瓦左右,一年后的今天,這個數字早就超過了200瓦。
陳學義認為,被“忽悠”了的進場者,特別是行業內的“大佬們”,是如今產能嚴重過剩的自覺不自覺的推手。
這樣的說法并不是陳學義一家之言。不久前,江西賽維LDK傳來的種種不利消息儼然成為佐證。一度曾發展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硅片生產商的賽維LDK今年受到的打擊之一,是來自供應商的破產消息。今年4月3日,賽維LDK在歐洲的最大供應商Q-Cells向法院提交了破產申請。
這家來自德國當地最大的光伏企業Q-Cells,從2007年便與江西賽維有了緊密的合作,為了挽留住這家巨大的供應商,江西賽維也曾親自為Q-Cells“量身打造”了1.5萬噸的多晶硅擴產項目。
在Q-Cells破產后,多晶硅擴產項目成了賽維LDK最沉重的包袱。
“像這種項目的上馬,簡直可以說是瘋狂。”陳學義評論,“現在這些大型的光伏企業產能擴張都很厲害。目前他們可能也有訂單可接,但大多數是做得越多,虧得越多。大佬們要保產能,只能硬著頭皮做。越做越虧,連帶著使行業中的其他企業也必須跟著這樣的步伐。”
“然而,看起來瘋狂的是企業,實際上瘋狂的是社會。”他說,“大佬們的困境中,企業是最大的受害人。”
“依我看,浙江的光伏企業,很多都保不住。”陳學義將自己的同行們一個一個地數過去,語調倍加感傷。
他提到的名字,都是浙江光伏產業中顯赫一時的大佬。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