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
——加強工業節能。工業用能占到中國能源消費的70%以上,工業是節約能源的重點領域。國家制定鋼鐵、石化、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目錄,淘汰落后的工藝、裝備和產品,發展節能型、高附加值的產品和裝備。建立完善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標準體系,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制度。組織實施熱電聯產、工業副產煤氣回收利用、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節能產業培育等重點節能工程,提升企業能源利用效率。
——實施建筑節能。國家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全面推進建筑節能。建立健全綠色建筑標準,推行綠色建筑評級與標識。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實行公共建筑能耗限額和能效公示制度,建立建筑使用全壽命周期管理制度,嚴格建筑拆除管理。制定和實施公共機構節能規劃,加強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推進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實施“節能暖房”工程,改造供熱老舊管網,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和能耗定額管理。
——推進交通節能。全面推行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合理引導綠色出行。實施世界先進水平的汽車燃料油耗量標準,推廣應用節能環保型交通工具。加速淘汰老舊汽車、機車、船舶。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提高鐵路電氣化比重,開展機場、碼頭、車站節能改造。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研發與應用,科學規劃和建設加氣、充電等配套設施。
——倡導全民節能。加大節能教育與宣傳,鼓勵引導城鄉居民形成綠色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嚴格執行公共機構節能標準和規范,發揮政府機關示范帶頭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積極開展小區、學校、政府機關、軍營和企業的節能行動,努力建立全社會節能的長效機制。推廣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推進節能型住宅建設。
四、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中國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0%。
——積極發展水電。中國水能資源蘊藏豐富,技術可開發量5.42億千瓦,居世界第一。按發電量計算,中國目前的水電開發程度不到30%,仍有較大的開發潛力。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目標,一半以上需要依靠水電來完成。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中國將積極發展水電,把水電開發與促進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切實做到“開發一方資源,發展一方經濟,改善一方環境,造福一方百姓”。完善水電移民安置政策,健全利益共享機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影響評價,嚴格落實已建水電站的生態保護措施,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生態環境效益。做好水電開發流域規劃,加快重點流域大型水電站建設,因地制宜開發中小河流水能資源,科學規劃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到2015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9億千瓦。
——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核電是一種清潔、高效、優質的現代能源。發展核電對優化能源結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中國核電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1.8%,遠遠低于14%的世界平均水平。核安全是核電發展的生命線。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中國對境內核電廠開展了全面、嚴格的綜合安全檢查。檢查結果表明,中國核電安全是有保障的,在運核電機組20年來從未發生過2級及以上核安全事件(事故),主要運行參數好于世界平均值,部分指標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繼續堅持科學理性的核安全理念,把“安全第一”的原則嚴格落實到核電規劃、選址、研發、設計、建造、運營、退役等全過程。制定和完善核電法規體系。健全和優化核電安全管理機制,從嚴設置準入門檻,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完善核電監管體系,加強在建及運行核電廠的安全監督檢查和輻射環境監督管理。建立健全國家核事故應急機制,提高應急能力。加大核電科技創新投入,推廣應用先進核電技術,提高核電裝備水平,重視核電人才培養。到2015年,中國運行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
——有效發展風電。風電是現階段最具規模化開發和市場化利用條件的非水可再生能源。中國是世界上風電發展最快的國家,“十二五”時期,堅持集中開發與分散發展并舉,優化風電開發布局。有序推進西北、華北、東北風能資源豐富地區風電建設,加快分散風能資源的開發利用。穩步發展海上風電。完善風電設備標準和產業監測體系。鼓勵風電設備企業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加快風電產業技術升級。通過加強電網建設、改進電網調度水平、提高風電設備性能、加強風電預測預報等途徑,提高電力系統消納風電的能力。到2015年,中國風電裝機將突破1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
——積極利用太陽能。中國太陽能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十二五”時期,中國堅持集中開發與分布式利用相結合,推進太陽能多元化利用。在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太陽能資源豐富、具有荒漠和閑散土地資源的地區,以增加當地電力供應為目的,建設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和太陽能熱發電項目。鼓勵在中東部地區建設與建筑結合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加大太陽能熱水器普及力度,鼓勵太陽能集中供熱水、太陽能采暖和制冷、太陽能中高溫工業應用。在農村、邊疆和小城鎮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和太陽房。到2015年,中國將建成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1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集熱面積達到4億平方米。
——開發利用生物質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中國堅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綜合利用、有序發展”的原則,發展生物質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糧棉主產區,有序發展以農作物秸稈、糧食加工剩余物和蔗渣等為燃料的生物質發電。在林木資源豐富地區,適度發展林木生物質發電。發展城市垃圾焚燒和填埋氣發電。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推進沼氣等生物質供氣工程。因地制宜建設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基地。發展生物柴油,開展纖維素乙醇產業示范。在保護地下水資源的前提下,推廣地熱能高效利用技術。加強對潮汐能、波浪能、干熱巖發電等開發利用技術的跟蹤和研發。
——促進清潔能源分布式利用。中國堅持“自用為主、富余上網、因地制宜、有序推進”的原則,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在能源負荷中心,加快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以城市、工業園區等能源消費中心為重點,大力推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因地制宜在農村、林區、海島推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建設。制定分布式能源標準,完善分布式能源上網電價形成機制和政策,努力實現分布式發電直供及無歧視、無障礙接入電網。“十二五”期間建設1000個左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以及10個左右各類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域。
五、推動化石能源清潔發展
從世界范圍看,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仍將是能源供應的主體,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統籌化石能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加快建設先進生產能力,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動化石能源清潔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節能減排。
——安全高效開發煤炭。中國煤炭工業堅持科學布局、集約開發、安全生產、高效利用、保護環境的發展方針。按照控制東部、穩定中部、發展西部的原則,推進陜北、黃隴、神東等14個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實施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發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優先建設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和特大型礦井。實施煤礦升級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提高采煤機械化程度和安全生產水平。大力發展礦區循環經濟,加大煤炭洗選比重,合理開發煤炭共伴生資源。按照能源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長產業鏈、高附加值的發展導向,有序建設煤炭深加工升級示范工程。鼓勵建設低熱值煤炭清潔利用和加工轉化項目。加強煤炭礦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做好采煤沉陷區和影響區的生態綜合治理、土地復墾等工作。
——清潔高效發展火電。中國堅持低碳、清潔、高效的原則,大力發展綠色火電。鼓勵煤電一體化開發,穩步推進大型煤電基地建設。積極應用超臨界、超超臨界等先進發電技術,建設清潔高效燃煤機組和節能環保電廠。繼續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嚴格控制燃煤電廠污染物排放,新建煤電機組同步安裝除塵、脫硫、脫硝設施,加快既有電廠煙氣除塵、脫硫、脫硝改造。鼓勵在大中型城市和工業園區等熱負荷集中的地區建設熱電聯產機組。在條件適宜的地區,合理建設燃氣蒸汽聯合循環調峰機組,積極推廣天然氣熱電冷聯供。嚴格控制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新增除“上大壓小”和熱電聯產之外的燃煤機組。加強火電廠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開展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以及碳捕捉與利用封存等技術應用示范項目。
——加大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中國將繼續實行油氣并舉的方針,穩定東部、加快西部、發展南方、開拓海域。推進原油增儲穩產,穩步推進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等重點石油規模生產區勘探開發。加強老油田穩產改造,提高采收率。加快天然氣發展,加大中西部地區主力氣田產能建設,抓好主力氣田增產,推進海上油氣田勘探開發,逐步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優化煉油工業布局,建設若干大型煉化基地,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煉油集聚區,實現上下游一體化、煉油化工一體化、煉油儲備一體化集約發展。
——積極推進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加快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是增強中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國將加快煤層氣勘探開發,增加探明地質儲量,推進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等煤層氣產業化基地建設。加快頁巖氣勘探開發,優選一批頁巖氣遠景區和有利目標區。加快攻克頁巖氣勘探開發核心技術,建立頁巖氣勘探開發新機制,落實產業鼓勵政策,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實現到2015年全國產量達到65億立方米的總體目標,為頁巖氣未來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加大頁巖油、油砂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
——加強能源儲運設施建設。綜合考慮目標市場,產業布局調整,煤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發電、抽水蓄能等電源點建設和進口能源,以及資源地的水和生態環境承載力等因素,統籌謀劃能源輸送通道建設。加快既有鐵路干線擴能改造和新建鐵路煤運通道建設,提高煤炭跨區運輸能力,建設配套港口碼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北電南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干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先進輸電技術,提高電網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加強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主干管網建設,提高油氣管輸比例,完善區域運輸網絡,建設沿海大型油氣接卸站。嚴格落實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律法規,確保油氣管道安全運行。統籌資源儲備和國家儲備、商業儲備,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完善原油、成品油、天然氣和煤炭儲備體系。提高天然氣調峰能力。建立健全煤炭調峰儲備。
六、提高能源普遍服務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能源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統籌城鄉能源協調發展,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廣大農村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用能條件,提高能源基本服務均等化水平,讓能源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體人民。
——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增加財政投入,通過擴大電網覆蓋面和發展分散式可再生能源,著力解決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內蒙古等省區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在無電人口集中地區,建立并完善承擔社會公共服務功能的電力普遍服務體系。2015年前基本解決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