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高稅率出乎意料 對美光伏出口臨“死刑”
繼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征收反補貼稅后,日前,美國商務部又對中國的晶硅光伏電池做出了征收高達250%的反傾銷稅的決定。
“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既不公正,也不理智。”對于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做出的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初裁決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李俊峰說。
當地時間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晶硅光伏電池做出反傾銷初裁決定,認定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率為31.14%~249.96%,決定對該類產品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其中,參加應訴的中國光伏生產商——尚德電力、天合光能、英利等,將分別被征收31.22%、31.14%、31.18%的反傾銷稅率。而未應訴的企業將統一被征收249.96%的反傾銷稅。這是迄今為止,我國企業被征收懲罰性關稅最高的一次。
高稅率出乎業界意料
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已初裁對中國輸美光伏產品征收2.9%至4.73%的反補貼稅,這個被稱為“有驚無險”的低稅率讓國內業界松了一口氣。當時李俊峰就指出,較低的反補貼稅率可能預示著一個較高的反傾銷稅率。
一語成讖。兩個月后,31.14%~249.96 %的反傾銷稅率,被李俊峰不幸言中。即使如此,李還是表達了自己的驚訝:“這是一個高得離譜的稅率。”雖然美國商務部在此次裁決中接受了中國應訴企業提交的部分抗辯材料,但中國光伏產業從業者認為,該裁決嚴重扭曲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生產及對美出口情況,是不公正的。
李俊峰說,美國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合理地選取泰國的光伏產品價格和成本進行不公平比較,從而人為地大幅抬高了中國企業的傾銷幅度。
面對這樣的關稅,中國光伏企業也連呼“沒想到”。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對媒體表示:“這個稅率對中國光伏企業不公平,我們感到很失望。”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說:“太高了!完全不正常的!”
英利集團法律事務總監陳卓也認為,以泰國小規模的光伏廠商的生產成本來替代中國大規模的光伏廠商,這一選擇并不公平。
“政治游戲”重創中國光伏業
廣東金剛玻璃科技公司高科所所長鄭虹生說,一年多的時間,多晶硅價格從大約100美元/公斤,跌到了現在的20多美元/公斤。大部分多晶硅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出口美國的光伏企業更是如此。“面對美國市場的‘雙反’調查,大家都在套現自己的積壓庫存,價格更是一降再降,早已無利潤可言。目前這個反傾銷稅率基本宣判了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市場上的‘死刑’。”
李俊峰說,2011年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總值超過31億美元,占到了整個中國光伏產能的10%以上。“如果初裁稅率最終通過,則意味著,中國的光伏企業在產能過剩、歐洲市場疲軟、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大背景下,將失去這10%的市場份額。”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相關人士表示,美方的舉動是極其草率的貿易保護行為,并非是基于市場考量而做出的。該協會敦促美國認真核查事實,作出正確的判斷,不要受大選政治的影響,同時呼吁中國政府組織相關企業和行業組織堅決申訴。
事實上,美國并不能從光伏“雙反”中獲得多少好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2010年美國進口中國光伏產品14億美元,但美國出口的25億美元多晶硅及14億美元光伏設備中,主要銷往中國和德國。
李俊峰則更直接地認為,此舉已經不僅是經濟層面的貿易保護,而是一場“政治秀”。“美國大選在即,其政治人物需要通過對中國的強硬態度、通過與中國打一次‘貿易戰’來獲得選票。”
李俊峰同時還表示,這個“政治游戲”也有可能僅僅是玩一玩。因為從經濟賬來說,這是一個雙輸的買賣。“就像不久前的輪胎‘雙反’一樣,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可能會在10月份的終裁中否決光伏‘雙反’關稅。”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