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跳水” 紡織企業“棄棉”
對于紡織企業來說,從之前棉花價格翻著倍地持續上漲,到現今打著滾兒地不間斷下跌,相關棉制品紡織企業著實經歷了冰火兩重天。今年以來,由于棉紗的需求銳減,棉價已經大幅跳水,但并未吸引廣大紡織企業大量購入棉花等原材料,相反許多企業紛紛選擇了“棄棉”。一方面,由于去年棉紗最高價曾達到每噸40000元左右,許多商家去年儲存的棉花現在拿出來都是虧本在做,讓不少服裝生產企業著實“肉痛”了一把,損失慘重。再加上,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經營環境,國內許多企業為了生存起見,開始將目標放在了出口上。因此,國慶期間,中國致力出口的紡織企業均補貨較為積極。據前瞻資訊數據監測顯示,今年9月,我國出口棉花25.27萬噸,較上月增加4.57萬噸,增幅22.07%;同比增加5.19萬噸,增幅25.9%。然而,與此相應的是,國外許多紡織企業迫于經濟不穩定及成本的壓力,紛紛開始縮減和放慢棉花采購速度,國外訂單轉移趨勢愈發明顯。可以說,訂單減少的境況還沒有緩和,流動資金不多,進原材料自然也不會太多,有的企業為了降低損失,甚至選擇了“棄棉”。
另一方面,對國內棉制品紡織企業而言,目前的價格雖然基本可以接受,但弱市下出于謹慎卻不敢過多采購,只能以隨用隨買為主,摻雜“化纖化”的原料配比繼續增大。再加上之前一漲再漲的棉花原料迫使許多企業降低了對棉含量的要求。目前一些紡織業,尤其是一些對外貿易企業里,現在接到多是棉混紡面料、化纖面料等為主的單子,純棉的越來越少了。連用棉最多的T恤,也在逐漸用人造棉或者棉滌混紡替代,這樣的成本就可以降低不少。
可以說,目前國內中小紡織企業一半是主動,一半是被迫的“棄棉”現象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目前服裝業內諸多人士均寄希望于新年度的國家收儲計劃,只要國家的政策到位,棉價跌勢有望回升,這樣一來,服裝市場市場將結束在尷尬的境地徘徊的現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