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煤質優價廉受企業青睞 國產煤遇重大危機
沿海省份需求是進口主要動力,1~5月,廣東、廣西、河北、山東、福建分別占據了前五的位置。
進口煤炭價格優勢很明顯,“價格便宜”成為行業對進口煤大量涌入中國市場的一致解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世界以及日本等國經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受此影響,2009年國際市場煤炭需求疲軟,煤炭供給相對過剩,同時國際煤炭航運費也大幅下跌。以2009年6月份為例,動力煤國內外價差約90元/噸,煉焦煤國內外差價竟高達320元/噸左右。
“從終端消費價格比較來看,2009年,南方沿海電廠購買國際煤炭的成本低于從國內購買,北方部分省區進口焦煤的價格也有一定優勢。這就造成了中國進口煤炭不僅在南方地區比較普遍,北方地區也開始增加進口焦煤的數量。”張志斌介紹。
時至今日,進口煤依然保持著較大的價格優勢。經過多輪大幅下跌,7月10日,秦皇島煤炭網發布的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592元/噸,比前一報告周期再下降4元/噸,僅在連續三個周期內就已每噸下跌15元。
即便如此,國際煤炭價格則更低,截至6月28日當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報收78.89美元/噸,環比前一周下跌3.37美元/噸。其他國際煤價也全線跌破80美元/噸。
同時,6月份,澳大利亞Waratah煤炭服務港口(PWCS)運往中國的煤炭為260萬噸,環比增加94.03%。因此,持續存在的國內外煤炭價差,推動中國煤炭進口量不斷增加。
昂貴的運費
1噸發熱量5500大卡的動力煤從澳大利亞和山西大同分別運達廣州港,中間產生的物流費用也是兩者價格有差距的原因之一。
據悉,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CFR7月份的平倉價約 68美元/噸,巴拿馬船到中國廣州港的運費是13美元/噸,因此到岸價僅為81美元/噸(約合人民幣496.62元/噸),目前最低報價還有79.25美元/噸(約合人民幣485.9元/噸)。再加上17%的增值稅,每噸價格在581.05~568.5元之間。
今年6月15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式啟動鐵路貨運組織改革,而煤炭行業最關注的是“簡化手續和規范收費”。
在新的物流體系下,目前大同南郊距離大秦鐵路5公里的 5500大卡動力煤坑口價約是410元/噸,按照大秦鐵路改革之后的運輸模式鐵路裝卸、上門取貨,用80噸的貨車運輸666公里到達秦皇島東站,總費用是11580.2元,平均每噸144.75元,再加上港雜費23.5元/噸、港口建設費4元/噸,到秦皇島港的平倉價正好是582元/噸。
但秦皇島港只是國內煤炭運輸的中繼站。用五六萬噸級的貨輪將煤炭從此地運到廣州港運費約33.30元/噸。因此,1噸5500大卡的動力煤運輸總價是613.3元/噸左右。
相比之下,同樣發熱量的進口煤則要便宜許多。
“外煤進口港都在南方,而內煤運到秦皇島港價格已經比外煤高了,但還要再加一次海運費的成本,用船運到南方港,一來一去成本就高很多了。”另一位國內貿易商李旭嘉說。
與進口煤的簡單運輸流程相比,中國煤炭生產與消費在地域上嚴重失衡,主要的煤炭消耗地區在華東、華南這些東南沿海地區,而煤炭資源大多集中在山西、陜西及內蒙古西部等“三西”地區和新疆,煤炭經過長距離運輸才能到達消費地。全國約75%的煤炭用于火力發電,煤炭作為大宗商品,產地與消費地之間的運輸60%~70%依靠的是鐵路和水路。
專家表示,煤炭流通環節費用占煤價的50%左右,不合理的收費如代理費、點裝費等又占到整個流通環節的一半左右,而且煤炭運輸過程中的尋租成本很高。
中國地大物博,也代表了中國的鐵路線非常長,各段分區管理使得運輸環節多,鐵路雜費也非常高。此外,因為隱性成本太高,很少有中間商能撐過5年,10年以上的就更少。鐵路、當地政府、港口、第三方煤檢,甚至連給你裝車的、堆場里開推土機的人都得小心伺候著。這一路上你會發現越熟絡,你要打點的越來越多,利潤也越來越小。
飆升的人力成本
山西鑫隆源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一位負責人呂先生介紹,國外煤礦的機械化程度高,開采效率、人工及管理費用都比國內有優勢。
“澳大利亞煤礦在坑口連洗澡間都沒有,工人下班連衣服都不換開車就回家,一個礦的管理人員也沒有多少人,基本沒有什么辦公樓,這跟我們國家煤礦上的設施相比,簡直可以說是‘一無所有’。這樣一比較,國內煤炭生產的成本怎能比得過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呢?”呂先生說。
相比之下,國內煤炭的生產成本卻在快速上升。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力成本上升不可逆轉。英國咨詢公司WoodMackenzie2012年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中國的生產成本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上升都快。中國煤炭領域的勞動力成本2011年上升了13%,而在澳大利亞只上升了8%。
另外,WoodMackenzie還表示,能夠增加中國國內煤炭生產競爭力的多因素正在被人民幣的穩步升值所抵消。WoodMackenzie認為到2015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將會下降至5.2。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