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油不再有利可圖 成品油貿易商的日子即將結束
與此同時,發改委也公布了新的機制,即成品油價格每10個工作日會調整一次,該降就降,該升就升,但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于50元/噸,折合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時,暫不做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稱,新機制影響最大的肯定是油品貿易商,10個工作日的調整增加了囤油的成本和風險。
如今,和郝強一樣的貿易商們均在觀望,希望市場在將來會有所變化。“現在同行們都很謹慎,誰也不敢輕易入市。”郝強說。
后市難料
在油價下調過后,貿易商們一般都會比較活躍,但今年貿易商們都很沉寂,只有少數貿易商還做做短線投資,基本上沒有人會去做大單了。
過去,郝強會根據機構的預測結果,提前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前往山東菏澤,找當地煉廠購油,然后囤積起來,坐等發改委上調價格。
如果需要量大,地煉又滿足不了的話,貿易商們還會去中石油、中石化買油。根據國家規定,中石化、中石油的批發價一般比零售價會低300元/噸左右。
發改委上調價格后,郝強再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是否繼續持有,或者把這些油賣給周邊的礦山、煤礦以及當地的民營加油站。
但新機制并沒有公布具體的掛靠油種和詳細的計算公式,這讓油價調整更加難以琢磨。
但最終,發改委并沒有下調,理由是“由于國內成品油價格應調金額低于每噸50元,此次汽、柴油價格暫不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林伯強稱,沒有公布三地原油和計算公式,這油價就沒法算。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則稱,發改委此舉也是旨在打擊囤積居奇。“過去市場上鬧油荒,其實都是貿易商鬧的,他們把大量成品油買走了,然后放在倉庫里囤著,等到油價上調了,再賣了。”接近發改委的人士說。
由于河南、河北當地幾乎沒有煉廠,當地礦山及民營加油站直接從山東地煉購入成品油的成本可能比從貿易商手中買入更貴,因而這兩地貿易商聚集。
如今,郝強也不清楚自己下一步該怎么辦。“也許時間長了,實際情況可能不會那么糟。”
林伯強認為,新機制會提高囤油商的成本和風險,但并不能徹底遏制囤油行為。比如說,當國際油價連續多天上漲的時候,依舊可以預判油價會上調,還是有利可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