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驅動下 螺旋藻產業瘋狂擴張
供需失衡致價格大跌
螺旋藻的巨大利潤,以及毛春華養殖的成功案例,引得瑞金市黃柏鄉、沙洲壩鎮等多個鄉鎮,出現一股養殖螺旋藻熱。另外,信豐、安遠等縣也出現了螺旋藻養殖熱潮。
最高峰時,贛州市螺旋藻養殖的水面面積達200萬平方米,年產螺旋藻3000噸。
同時,江西吉安以及內蒙古,也在短時間內冒出數家螺旋藻養殖基地,由此,江西和內蒙古成為與云南并駕齊驅的三大螺旋藻生產基地。
螺旋藻企業的快速擴張,導致各大企業大打價格戰,使得螺旋藻粉價格迅速下降。毛春華說,“5萬、4萬、3萬,價格一路下跌,現在的價格只有2萬多元/噸。”
“導致這一惡性競爭的直接原因就是中國的螺旋藻企業擴張過快,產能大幅增加,而深加工企業的需求量則相對穩定,才會出現企業比拼價格搶占市場。”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王勇征說,中國現在有140多家螺旋藻深加工企業,每年對螺旋藻粉原料的需求量只有5000噸左右,出口也只有2000噸左右,而目前全國螺旋藻粉的年產量在2萬噸左右。
市場供需失衡,讓不少螺旋藻養殖企業銷售不暢。由于螺旋藻利潤率比較高,即使是2萬元/噸的價格,這些企業仍然活得不錯。向深加工企業輸送原料過剩,有些養殖戶開始將螺旋藻粉銷售給畜牧業領域,用于制造飼料等。
養殖企業或將分流
在尋求高額利潤的同時,眾多螺旋藻企業卻忽視了產品質量。毛春華透露,當地不少人在建螺旋藻養殖場時,根本不考慮當地的環境,“有些養殖場對面就是工廠,有的養殖場就建在工業園區內,還有的直接從河中取水養殖,這些都容易導致螺旋藻含重金屬超標。”
“由于大部分螺旋藻養殖場生產的藻粉都銷售給一些中小型深加工廠,供需雙方對產品質量的檢測不夠重視,當地又不具備檢測條件,因此這些產品不少都含重金屬超標,只是未能發現而已。”李建華說。
3月底國內多家知名螺旋藻片生產企業的產品含鉛超標被披露后,4月12日,瑞金市食藥監局和質監局已經接到通知,要求對當地螺旋藻產品的質量進行檢查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立刻處理。
同一天,位于瑞金市的安澤螺旋藻公司,工人正在改造養殖場。技術員小盧稱,公司已經被福建省福清一家大型螺旋藻深加工企業收購了,成為其原料主產地。
一些中小型螺旋藻生產企業,要么被大公司收購,改造設施,改進工藝,成為深加工企業的養殖基地;要么被市場淘汰,自生自滅。李建華認為,螺旋藻含鉛超標事件,將對螺旋藻行業產生重要影響,行業或將面臨洗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