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驅動下 螺旋藻產業瘋狂擴張
螺旋藻養殖場
一盒200g的螺旋藻產品,原料藻粉僅需2元,藻片成品的售價卻高達100元,50倍的利潤被原料供應商、流通商和深加工等環節瓜分。
瑞金市從事螺旋藻養殖多年的毛春華(化名)表示,2009年行情最好的時候,螺旋藻可以賣到6萬多元/噸,較1萬元左右/噸的成本,有5倍的利潤。
正是這種高額的利潤,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投資者涌入該行業。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2005年-2010年,中國螺旋藻生產量從5000噸擴增至2萬噸左右。
“目前全國140多家螺旋藻深加工企業,對原料的需求量年均只在幾千噸左右,因此市場供需比例已經失衡。”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王勇征表示,目前螺旋藻價格已跌至2萬多元/噸,利潤空間大幅縮小。
螺旋藻行業人士李建華認為,“螺旋藻含鉛超標”事件一出,對整個螺旋藻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現在一些大型深加工企業為了守住市場份額,對藻粉原料的要求更高了,因此一些螺旋藻養殖小型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估計有三成螺旋藻企業將關門。”
建筑工人發家史:最高5倍收益
10年前,毛春華是一名建筑工人,在深圳打工。一次偶然的云南之行,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他從農民工變成了百萬富翁。
毛春華講述,2002年秋天,他送一個受傷的工友回老家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在那里,他看到不少湖里和農田里都養殖著綠色的東西。”毛春華說,別人告訴他,這是螺旋藻。當地不少農民都在養殖,收入可觀。
毛春華決定回贛州瑞金老家養殖螺旋藻。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存款6萬元,還借了4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自家5畝田地,又租來10畝農田,打水井,建了6個1500平方米左右的養殖水池,購買了簡易的烘干設備。
之后,他專程去了一趟云南麗江,在當地學習了養殖技術,并運回了螺旋藻苗。
“沒有實戰經驗,第一年還是養砸了,只產了3噸螺旋藻。”毛春華說,加上后期的施肥和人工等后續投入,總共投了近15萬元,當時螺旋藻價格還不到3萬元/噸。“我印象很深,那一年,我把產品賣到云南,總共賣了8.56萬元,虧損了將近一半。”他說,“實踐過才知道,螺旋藻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它喜溫、喜堿,生長的適宜溫度是30~40℃,因此一般需室內培植或者修建廠棚,并且必須將溫差控制在10℃以內。”
次年,毛春華的螺旋藻養育產量達到10噸,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不但收回了成本,還實現了盈利。
隨后幾年,毛春華逐步擴大養殖面積,2007年養殖面積達到了10萬平方米,年產螺旋藻100多噸。同時,螺旋藻的市場價格也節節攀升,最高時賣到過6萬元/噸。“我計算了一下,螺旋藻的養殖成本平均在1萬元左右/噸,最高時候,能有5倍的收益。”毛春華說。
養殖場有了穩定收益后,其堂哥毛春榮也進入了螺旋藻行業,從事代理銷售。他主要在云南麗江和山東等地尋找買家,主要賣給中小型加工企業。“全國有一半的螺旋藻是從這兩個地方生產的,所以我們的銷售市場主要在這兩地,我負責送貨上門,銷售價格一般是在進貨價格上每噸加價1萬元左右。”毛春榮說,扣除人工及物流成本,每噸能賺三四千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