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迎來緊日子 財政下滑趨勢明顯
對市級政府而言,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仍然是首要問題。
盡管談判并不容易,鄂爾多斯依然準備向央企征收更多的稅費,這背后央企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博弈復雜而微妙:政府既歡迎這些企業,又對它們一直因總部納稅而流失的稅源憤憤不平。從去年開始,鄂爾多斯增多了這些央企的協商談判,爭取這些央企把分公司變為子公司,設立獨立的法人機構,這樣就可以把稅收留在當地。
榆林則在非稅收入和非煤炭行業上做文章,希望以“小局”補“大局”,以“其他行業”補虧損較重的“煤炭行業”。通過這些辦法,它們的財政收入可以做到與去年持平,甚至稍增一點,盡管依然完不成預定的目標。
有些支出的增長是剛性的。榆林市的官員說,涉及到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的支出,“不應該減少,也不可能減少”,一部分學校、醫院等在建的公共設施,也不可能停下來變成爛尾樓。
有些支出是可以削減或者暫緩的。前者比如說三公經費,至于后者,一些新區建設、道路建設等市政基礎設施投資,率先停了下來。到目前,榆林的7個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大部分沒有實質開工,今年前5個月完成的投資,僅占年底計劃的2%。
為了保增長,當然還有更有意義的事需要去做。
榆林市的官員說,“政府絕不能讓企業倒下來,要和企業站在一起”,今年4月底,他們出臺了推動煤礦復產、能源產能釋放、實行用電獎勵、貸款貼息、促銷獎勵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希望通過政府的支出,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他們說,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是要“放水養魚”,絕不能竭澤而漁。他們的做法另有深意:現在這個時候,企業生產雖然困難,但企業進行轉型,做技術改造,成本都比較低,政府有限的財力,可以通過財政杠桿引導企業向能源化工、載能產品等下游行業發展。
鄂爾多斯也想辦法對煤炭企業減負,實行臨時性的減免稅費政策——減得主要是費。在鄂爾多斯當地,針對煤炭,各個部門都有相應的收費項目,諸如國土部門征收的水土流失費、教育部門的教育費附加等等。現在,除了安監部門收取的噸煤3元的費用,其他費用一律取消。
鐵嶺則走上了另外一條路,而且可能越走越遠。當地的官員覺得政府能對工業企業所做的幫助,作用有限,他們寄期望于加快建設鐵嶺新城、推進城鎮化進程,通過土地經營來快速推動經濟增長——盡管現在的新城看起來已經像一座空城。
回過頭來看,過去的十年是中國城鎮化飛快推進、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的十年,由此而產生的種種行業爭議、社會問題、資本運作、風險預判,錯綜復雜一言難盡。
但很多人卻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這十年也是中國有史以來重工業革命性的十年——改革開放率先發展了以出口加工帶動的輕工業,而對資金、資源空前密集型的重工業,它的系統性風險、以及對一座城市從宏觀到微觀的各層面影響,其實并沒有多少經驗。
在過去,這些城市已經習慣了這種大規模、大項目投資、產出快速發展帶來的種種經濟紅利。現在,城市的執政者需要重新打量、調整這種習慣,他們需要用新的智慧突破眼前的困局,做出新的抉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