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庫存高企引發煤電易位 煤老板要看電廠眼色
煤電“易位”
與此同時,多年來一直熱衷于聯營煤礦的電力企業,態度也悄然變化。作為華能陜西分公司目前下轄一座煤礦的總工程師,王致兵在電力和煤礦均從業多年,對于近期的微妙變化頗有感觸。
“今年年初時,我們并購煤礦的意愿還都比較強,但近幾個月,口徑上我感覺已經開始謹慎了。”王致兵說。
在王致兵看來,以前各地電企搞煤電融合的動因有很多,但其中一條是一致的,即電煤供應緊張。因此,為了對煤源加強掌控,前幾年電力企業并購煤礦的意愿一直比較強。
然而如今這種背景發生了變化,一方面是社會用電量增速大幅墜落,來自電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占中國用電量73%的工業用電的增長率從2010年時的24.2%直跌到3.7%,而其中占工業用電量83%的重工業用電增長率則幾乎接近停滯。
另一方面,市場煤價已經跌破了電煤價格,進口的動力煤價甚至達到了每噸500元左右,比國家重點合同煤價還低100元左右。
“更大的問題是,像美國由于頁巖氣替代的成功,每年大約出產約10億噸煤,而美國國內自用量今年已經降到了37%,就是說有6.3億噸煤要出口。而國內電力、鋼鐵、建材、化工這個耗煤的四大戶的需求都在萎縮,這就讓煤價有持續下跌的跡象。”陜西省煤炭協會副會長高新民說。
“風向”如此改變下,電企對煤礦的收購意愿難免“轉舵”。“像我們得知的要求就是,只有駐地煤源重組,與電廠對口作用明顯的,還有沿江、沿港、沿鐵路的交通情況較好的煤礦可能才會考慮參股或者收購,其余現在都不考慮。”王致兵說。
政府的尷尬
無論煤電雙方在聯營之路上如何換位,政府對促成二者的聯姻卻熱情不減,并力圖將此從點向面鋪開。據前瞻網記者了解,7月中旬,山西出臺《促進煤炭電力企業協調發展實施方案》,當地政府開始引導全面推行煤電聯營。
地方政府的推進也來自于國家層面的鼓勵:國家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中,就提出煤電雙方通過相互滲透建立產權紐帶,實現混合經營。2008年,國家發改委在我國煤礦企業兼并重組調研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鼓勵電力等大型企業兼并重組煤礦,實現煤電一體化經營”,此后相關推動政策屢見不鮮。
“每年政府為協調煤電關系都得頭疼幾回,煤電企業相互融合,就像成了一家子,利益等方面自己就可以協調,煤價漲方便電廠找原料,煤價跌方便煤礦找銷路,這其實是把各地政府肩上的擔子卸下來一部分。”長期從事能源規劃的陜西省政府資深人士稱。
但是,煤與電真正想實現混業經營卻并非易事。王致兵對此深有感觸,“電和煤是兩個完全隔離的行當,各個方面的差距都很大,除了作為原料供受方的關系之外,其它方面實際上是很難體現出優勢互補。像華能,現在對于收購的煤礦都已經劃出成為一個單獨的煤炭板塊來管理。”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也表示,目前政府推進煤電聯營不是市場行為,而是一個政府行為。他認為應該按照市場需求,分拆電廠與煤廠,進行市場細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