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業再陷寒冬 轉型之路崎嶇
轉型之路崎嶇
也許船小好調頭,位于中山市南頭鎮的思尚家具有限公司今年卻逆勢增長。該公司總經理陳敏說,思尚從四年前已開始謀求轉型,“2009、2010年我們收入下來了,但去年、今年卻實現了增長。”
思尚家具的員工從四年前的230人,減少到今年的150人。陳敏坦言,今年人工上漲了20%,普通工人每月工資3000元左右。“5~6年前,我們曾準備到江門建廠,幸好沒有建。”
陳敏推動工廠轉型,做了三個“動作”:一是聚焦,產品由辦公家具變為辦公椅;二是提升工業設計能力,去年還在廣東省“省長杯”的設計大賽中拿獎;三是營銷創新,原來與美國進口商合作,現在直接與美國家具品牌商合作,有自己的產品品牌。
雖然今年出口、內銷收入均同比增長了40%,但陳敏仍說“我們碰到了非常大的挑戰”。
“相比去年,人民幣匯率增加約10%,對銷售額的影響達30%。越南、孟加拉國還不是很成熟,但是泰國競爭力不弱,其人工成本比中國低。”陳敏說,“下一步我們的對手是韓國企業,它們供應鏈更成熟,效率高,國家品牌較強。”
“歐洲和美國與我們的成本相差不多。我們一些塑料配件從歐洲公司如巴斯夫來,歐洲工人月工資1000~2000歐元,但效率高;美國壟斷資源,能源成本低。”陳敏說,還有臺灣地區,大陸工人3000元/月,臺灣地區5000元/月,但臺資廠品質好、效率高,能搶占中檔市場。
“所以,低檔市場有人搶,中檔市場也面臨歐美本土企業的競爭,因為我們的產品運過去,運費也在增加。”陳敏覺得,思尚的轉型道路還很漫長。
讓陳敏感到意外的是,今年上半年,居然有一家意大利客戶要求思尚幫忙設計,由它們自己生產。“中國設計將來是有前途的。”他說,未來在提升工業設計能力的基礎上,一方面把國內市場做好,同時要利用好全球的資源。
目前思尚有40%~50%的部件外包生產,將來這一比例會提高到60%~70%。“我們將把精力聚焦在核心問題上。”陳敏說。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大企業也在轉型。位于江門的健威集團,家具主要出口美國。今年5月,健威在供應商大會上提出,重點由外銷轉內銷,支持經銷商做大,苦練內功、降低成本。
寒冬還在后頭
在展辰涂料珠三角銷售負責人陶永君眼中,廣東家具制造業今年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由于招工難,“90后”吃苦精神不如前輩,所以盡管經濟不好,許多家具廠今年都上馬了自動噴涂線、自動干燥機,以減少人手。
“另一個變化是,2008年出口、內銷企業比例大約5:5,現在七八成的企業只做一點外銷、將精力轉向內銷,因為外銷的利潤大部分被如美國home-line等貿易商賺去了。”
“而且,分工走向專業化。以前分辦公、家用家具兩類,現在又分出兒童家具,還有專門做櫥柜等部件的工廠。”陶永君說。
他認為,“未來家具廠會分化,一類求產量,進行機械化大生產;另一類,增加人工,注重藝術雕刻、工業設計。預計大廠會兼并小廠,小廠獨立很難接到訂單。隨著環保要求提高,工廠的板材、涂料等要符合環保要求,因成本增加,會淘汰一些中小家具廠。”
陶永君樂觀預期,由于住房的剛性需求仍在,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家具業會轉暖。
不過,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真正的冬天還沒到,今年中國GDP增速還有近8%,十年內將逐步降到5%。“中國制造業的低成本優勢還有十年,十年后,企業會分化,要么培育出世界品牌,能生產獨特產品;要么大規模生產,只做OEM;要么設計能力很強,幾個人也能養活自己。”
“轉型需要眼光與資源。”劉正球說,估計只有30%的企業有轉型能力,30%企業沒有轉型能力、繼續賺加工費的辛苦錢,40%的企業生存艱難。“真正的寒冬還在后頭。”
中山市家具商會秘書長鄧廣森持有相同觀點。他說,轉型不僅僅是開發新產品或者將工廠轉移,它還需要做好定位與規劃,不亞于二次創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