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廠“訂單荒”嚴峻 面臨洗牌
另外,張永峰還表示,除了訂單和資金的問題外,民營小船廠還要同時面臨船東棄船的問題。“部分船東棄船給船廠帶來了經營負擔,同時民營船廠數量較多、規模小,技術含量較低、船舶附加值不高,其抗風險能力較差。”
張永峰表示:“隨著海洋工程和新型能源裝備等領域不斷發展,造船業也開始突破航運船舶訂造,不斷轉型發展,開始嘗試工程船、裝備制造等,甚至涉足修船、拆船業務,這應該也是挽救造船業的一個思路。”
目前,有多位業內人士建議船廠進行技術升級,并提出造船業高端市場的需求仍舊旺盛。但對于這一提法,船廠負責人的看法并不樂觀,認為轉型難免要涉及到政策等問題,能否順利還有待商榷。
據了解,浙江臺州當地有多家船廠欲轉型為海洋工程領域,然而,這并非是一般的船舶企業可以進入的領域。早在2003年就主動進入海洋工程的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總經辦工作人員王亮在2012年6月份曾對媒體坦言,成功制造出兩艘高端工程輔助船已屬不易,然而其核心部位,包括設計、動力系統、通訊設備等,幾乎90%以上都是進口。
對此,有民營船廠老板呼吁,國家相關部門應制定政策淘汰能耗較高的舊船舶企業、限制低小散船企、鼓勵企業改造,“國際上有20年以上船齡的舊船舶中國占到40%左右,再不出政策改造,我估計這種困難得延續好幾年。”
期待政府扶持
目前的造船業可以說是整體“過冬”,在眾多的抱怨聲中,還有來自船廠負責人對政府的訴求。
有船廠負責人表示,船廠訂單少資金困難,希望政府能通過減稅等方式進行扶持。對于造船廠方面的訴求,張永峰也很贊同。他認為,政府應該給予船廠一些支持。一是適當給予寬松的信貸政策,鼓勵民間融資平臺建設。二是對于造船和航運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或財政補貼。三是積極引導船廠涉足新的技術領域,對于新領域給予一定政策或財政支持,幫助船廠轉型升級。
對于技術升級,張永峰給出了幾點意見:“還是要在人才、技術、資金和管理上下功夫,可以適時采取兼并收購具有較強技術能力且負擔較小的船企。”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談到,在造船業細分市場中,也有擁有特別技術的小船廠仍能接到訂單。而接訂單的前提是要技術好。“目前,造船行業中有很多細分的市場,比如快艇就很受歡迎,同樣也是小船廠,經營規模不大。”
由于國際環保意識的加強,造船市場中對綠色船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節能減排的船只等也較為受市場歡迎。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像這類有專業技術的船廠存活幾率較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