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逆市擴張藏禍根
車市寒冬并沒有阻擋車企擴張的步伐,一邊是汽車產能嚴重過剩,一邊是汽車廠商不斷增產擴張。近期,豐田、現代、大眾、寶馬、福特的新廠如雨后春筍。
這場押寶中國市場的行為如今更像是一場賭博——競爭對手都在下注,如果跟風,則有可能亂中取勝,如果不跟,鐵定成為輸家。
在國內各個行業庫存加大的大背景下,汽車產業產能過剩的禍根再次被埋下。
擴產進行時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豐田汽車公司正考慮在中國北部港口城市天津新建一家工廠。這家工廠將使豐田的在華年生產能力猛增至100萬輛。今年前5個月,豐田在華售出了286483輛汽車。 北京現代計劃在7月投入運行第三工廠,將現代汽車在華產能提升至100萬輛/年,加上另一家合資公司東風悅達起亞年產73萬輛的生產能力,現代集團在華產能增長至173萬輛/年,提升幅度約為26.5%。屆時,現代集團在華產銷量將超越通用汽車(不含上汽通用五菱),成為中國市場第二大海外車企。
除了上述兩個汽車企業擴產的最新消息,包括東風日產大連基地、華晨寶馬鐵西工廠、廣汽本田第三工廠、上海大眾落戶新疆等在內,近十家汽車企業在最近兩個月內宣布了未來兩到三年內的擴產計劃。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4~2015年,國內30家主要汽車企業2015年的產能規劃已達到4000萬輛。但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草擬的“十二五”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預測2015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將達3000萬輛(內銷2500萬輛、外銷500萬輛)。
業內預測,到2015年中國乘用車(僅包括轎車、SUV和微客)銷量會達到2100萬輛。
究竟多少產能“富余”才是合理的?經過近幾年中國車市的跌宕起伏,各界對市場的把脈也越來越有經驗,業內人士認為,在汽車市場平穩發展的情況下,產能應該有15%的“富余”。也就是說,如果今明兩年車市規模每年增長10%,那么汽車行業總產能比市場銷量高20%~30%則為正常。
但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平緩期,三年以后車市如果可以沖上3000萬輛的“新高”,按照我國現在1800萬輛的產銷規模來看,就意味著,今后幾年國內汽車銷量必須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長速度。
加大產能布局力度,最主要原因是受2009、2010年車市高速增長的影響。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兩年時間里,我國車市規模從2008年的900多萬輛,躍升到2010年的1800多萬輛。逆市高漲的整體市場令一些決策保守的企業飽受產能不足之苦,流失了不少市場份額。于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以及對未來車市的樂觀預期下,各個企業開始加速產能的布局,紛紛上馬新工廠。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