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補貼雙刃劍:企業過分依賴小心自傷
被激化的產能過剩
政策紅利的負面效應還在繼續,按照甘永和的說法,去年年底山東、河南和四川三省的家電下鄉政策已經退出,今年一季度這些市場的冰箱等家電產品的銷售同比下降幅度要比其他地區高出10%以上。
與此同時,對于其他20多個還在實施家電下鄉政策的省市,各地的經銷商已經開始收縮戰線,很多經銷商開始逐步退出曾經熱火朝天的鄉鎮市場,收縮到縣級市場。
甘永和表示,“一個鄉鎮留守的居民大約只有2萬人,而連續四年的家電下鄉已經讓很多區域冰箱、洗衣機的普及率提升到90%以上,而未來5年這些產品的更新率幾乎為零,這意味著未來幾年這些鄉鎮市場需求將大大減少,其每年出貨量可能只有200臺,幾十萬元的銷售額根本無法支撐一個銷售點的運營。”
在家電企業看來未來幾年三四級市場特別是鄉鎮市場的增長將變成剛性需求,甘永和表示,“除了剛性需求外,其他消費者購買家電產品絕對不是因為你降價或者是政府給出的每臺250-400元的補貼就會購買。”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電企業此前在三四級市場投入資金建設的遍布鄉鎮甚至村莊的銷售點將大量消失,而家電下鄉產品已經成為經銷商最為擔心的產品,因為其渠道庫存最終可能需要經銷商來自己貼錢,于是從今年初開始很多經銷商已經開始選擇撤退。
正是看到了家電下鄉等政策紅利透支消費的威脅,所以對于新一輪的節能補貼政策家電廠商其實都不希望國家政策出臺,甘永和表示,“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所謂的節能補貼政策,這些補貼根本不可能拉動多大的消費,反而有些企業可能會利用虛假能效來鉆空子打亂正常的市場秩序。
據前瞻網了解,其實今年3月發改委、中國家電協會到企業就節能補貼政策調研時,美的、海爾、格力等主流企業都主張放棄補貼政策而讓市場恢復性發展,當時發改委也做出了停止針對空調和平板電視的補貼政策,但是短短兩個月后情況發生了突變。
對此王金亮表示,“主要還是經濟大環境的變化讓政府做出了擴大補貼范圍的決定,但是補貼能否拉動2000億元的內需還要看大環境能否改善。”
對于政策紅利的另一負面效應,那就是市場的透支性繁榮讓很多企業加大了對生產基地的投資,比如是美的在廣州、邯鄲、荊州、合肥、無錫等地的全面布局,讓其冰箱產能上升到1800萬臺,但是隨著今年市場萎縮其冰箱出貨量從2011年的900萬臺可能收縮到500萬臺,這樣就出現了大量產能的過剩危機。
其實在政策紅利刺激下,幾乎所有的冰箱、洗衣機和空調企業都在擴大自己的產能,這些多出來的產能因為閑置將占壓企業的資金,而資產折舊也會導致企業毛利率的下滑,顯然這對本來利潤微薄的家電行業是種長期的傷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