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動畫產業面臨創意瓶頸
“遺憾的是,有相當多的動畫創作生產者疏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傳承,不擅長中華文化創新性的表達與應用,對中華文化缺乏自信心,甚至認為中華文化不適合動畫發展,盲目追捧照搬產業開發的所謂美日韓模式,導致動畫作品迷失自我,喪失文化內核。另一方面,一些動畫生產者又固守傳統文化,缺乏創新思維,沒有產業設計,拒絕文化融合,使作品缺乏大眾意識和產業功能。”王英說。
動畫產業是一個復合型產業,包含內容生產播出推廣與市場運營三大環節,產業鏈長而且復雜,完成整體產業設計需要各方人才參與。
“目前我國動畫產業的主要從業者仍然是原有的動畫創作生產人員,大多數項目以創作代替創意設計,缺乏其他相關專業人才。”產業的事不是產業人才在做,因此王英認為“產值低下也就不足為怪”。
為支持動畫產業發展,各地政府推出了不少扶持政策,例如原創動畫分鐘數補貼搭建技術平臺和建立動畫基地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實施稅收減免優惠,甚至以土地換動畫等,的確有效促進與推動了國產動畫的生產。
但是,由于不少管理者缺乏對動畫產業的深刻認識,使得扶持政策存在一定盲目性和隨意性,最終導致政府發展動畫產業的美好初衷化為泡影甚至適得其反。“目前我國動畫市場出現的"基地熱""節展熱"和"企業熱",本質就是把政府當市場運作,投機盈利,負面消解了國家對動畫產業的投入與支持的應有力度與效果。”王英指出。
創建“大動畫”格局
美國以動畫電影享譽全球,日本通過開拓電視動畫迅速崛起,韓國則依靠互聯網游戲迎頭趕上。那么,中國的動畫產業之路該如何走?
動畫是想象力的藝術,除電影電視等表現形式外,還有巨大的產業創新空間,例如網絡動畫社區動畫互動動畫和手機動畫等新模式。因此,王英建議,無論是從業者還是主管部門,都應該樹立大動畫思維,創建大動畫格局。“要研究動畫產業規律,重視市場需求,推動國際合作,給予從業者想象力開發的廣泛空間,從而推動動畫產業大格局理念的全方位實施。”
作為一切文化產業的價值核心,創新(包括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技術創新)都是產業成功的必要條件。特別對于消費主體年輕化的動畫產業,“新的”往往意味著被關注被傳播和被消費。因此,王英認為,產業政策的扶持導向應該由早期的“鼓勵創作”向“鼓勵創新”轉型,產業操作應該向“研究創新”“實現創新”發展這應該成為現階段中國動畫產業發展的總體原則與方向。
上世紀90年代,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韓國在國家層面啟動“文化產業振興院”,成功地實現了文化輸出,推出的系列文化作品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掀起了一股強勁的“文化韓流”。王英認為這種成功范例完全值得借鑒。為此,他呼吁,希望中國可以看組建綜合性動畫研發咨詢平臺,為中國動畫創意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