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地板業內外交困 行業洗牌將加速
地板產業開始進入寒冬,利潤空間萎縮,市場需求減少。
2012年2月,在北京居然之家北四環店看到,已經有多個地板品牌下架退出市場。
經營多年地板生意的陳穎說,由于場地費高昂、生意慘淡,她已經打算把店面轉租出去。
“以前雖然也有過生意不景氣的時候,但都不如這次慘痛,去年以來,我已經虧了50多萬元。”陳穎說。
經銷商的窘狀不僅僅是個例。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各種成本上升及全球經濟下行等因素的影響,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地板企業也開始舉步維艱。
市場:內外交困
“這次,冬天真的來了。”在春節前夕舉辦的一個地板論壇上,業內人士分析說。
據業內專家張森林粗略估算,從2011年4月份到今年年初,已有近30%的地板企業停工。張森林認為,那些停工的企業,想再復工很難了。
“地板行業整體低迷,尤其是二三線地板品牌的商家幾乎都處于虧損狀態,并且還有向一線品牌蔓延的趨勢。2011年,地板企業銷售收入下降10%已是不爭的事實。”張森林說。
“我們2011年的銷售額大概會有3%~4%的增長,這在行業里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業績了。”圣象集團市場總監王曉宇說,“前幾年動輒百分之二三十的行業增長已經不復存在,正是這種高速增長導致了今天的市場混亂和產能過剩。”
像眾多家居、建材行業一樣,地板業受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影響非常大。房屋成交量的大幅下滑直接導致市場對地板的需求銳減。
張森林說,伴隨著近些年房地產行業的高歌猛進,地板業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產能也被拉升到一個很高的水平。這種狀態同樣伴隨著房地產的低迷而被終結。
“2010年以前整個地板行業基本保持了20%的年平均增長幅度,2010年稍有下滑。因為地板業相對于房地產的行情有8~10個月的滯后期,從2011年開始,地板行業受房地產調控的影響大幅下滑。”王曉宇說。這也意味著,即使房地產市場復蘇,地板業同樣將因滯后期而持續一段時間的低迷行情。
國內市場低迷,國際市場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全球康木是一家面向國際市場、主要經營三層實木復合地板的地板廠商,由于市場定位精準、價格優勢明顯,在歐美市場上一直做得順風順水。直到2011年,這樣的好日子便不復存在了。
全球木業北京有限公司即全球康木地板銷售經理江瑞鋒表示,即使在并不十分景氣的2010年,全球康木地板銷售額依然保持了20%的增長,而2011年企業銷售收入卻下降了15%,而且就目前形勢來看,2012年的形勢將更加艱難。如此的冰火兩重天讓銷售人員感受深刻。
受全球經濟下行尤其是2010年年末以來歐債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對地板的需求也開始大幅下滑。而歷時近一年的美國對中國地板企業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更是讓中國地板在國際市場的境況雪上加霜。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11年10月12日,美國對中國地板企業的“雙反”調查結果出爐,參加應訴的78家中國企業綜合稅率不超過5%,而未參加應訴的其他企業綜合稅率高達85.57%。就在上個月,又有近80家中國地板企業對該調查結果提出了上訴,這意味著,這起曠日持久的官司還將繼續下去。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市場部主任吳盛富一年多以來,一直在為中國企業應訴“雙反”調查一事奔走忙碌著。他透露,無論這次的上訴成功與否,這次“雙反”調查對中國地板行業的打擊已經顯現,區別只是輕重問題。
成本:持續上漲
人力成本、店面租金、原材料價格等各類要素價格的上漲也是導致地板行業艱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近幾年,每當春節過后,“用工荒”的話題就會周而復始的進入人們的視野。
“地板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已成為地板企業不能承受之重。”張森林說。
2011年,人力成本的增長在地板企業顯得尤為突出。江瑞鋒說,僅2011年全球康木的人力成本就上漲了20%。蠶食了企業本就不高的利潤。
而家居賣場越來越高的店面租金,也是地板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巨大壓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