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全年呈漲價態勢 紡織企業仍叫苦不迭
另有一家皮衣企業也表示,工人的平均工資已經連續漲了4年,今年又漲了15%—20%,加上輔料、門店租金等開支,今年生產的皮衣如果按照去年的價格出售,已經沒有利潤。
為了抵消原料、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壓力,今年皮革企業普遍上調了產品價格,幅度多在8%—15%左右,但遠遠低于原材料成本40%以上的漲幅。
“成本增加是今年鞋類漲價的主要原因。鞋類成本主要包括皮革、人工,像我們生產的女鞋因為人力資源的成本增加,加上皮革原料價格將近翻了一番以及物流成本等,每雙成本上漲了20%左右。”重慶一家鞋企負責人表示,盡管終端產品提了價,但仍難抵消生產成本的漲幅。
渠道成本
毋庸置疑,場地租金、進店費和物流費用是影響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利潤的又一個主要因素。
此前,雅戈爾副董事長李如剛表示,其在上海南京東路的專賣店一年的銷售額約2000萬—3000萬元,這家專賣店已經被雅戈爾買斷,但如果是租別人門店的話,由于租金大幅上漲,房租與收入已經基本持平,企業要維持原來的利潤水平,可能零售價格要達到成本價格的10倍左右。而在以前,服裝零售企業以出廠價3—4倍的價格“賣衣服”,就能保證一定利潤。
而對于另外一些進駐商場的服裝企業來說,壓力也不容忽視。一些廠家表示,品牌服裝與商場基本都是合作聯營方式,存在周轉期,這月賣貨下月給商場開出發票,商場才返款,效益好的商場返款快,不好的則要欠幾個月甚至幾年。此外,還要給商場30%的提成,再加上稅款、成本、人工和水電等費用,就占去50%以上,對廠家來說,沒有太多的利潤。
此外,服裝企業還要應對百貨商場天價進場費以及“無厘頭”的亂收費,唯一能采取的辦法就是提高產品的售價。業內人士透露,一件成本幾十元的襯衫在百貨商場的標價往往都在千元以上。實際上,天價進場費這個中國式的“商業怪胎”,已經成為侵占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利潤和盤剝消費者腰包的一個吸金黑洞。
另外,過高的物流費用也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紡織服裝企業原本就菲薄的利潤空間。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耿書海在2011年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上指出,我國高速公路收費標準過高,各種過路過橋費已高達運輸企業成本的1/3。
“假設去年一件羽絨服在北京的出廠價為450元,今年就會漲到500元。”做了十幾年服裝生意的市場商戶林濤表示,一件羽絨服從北京運到臨沂的物流成本大約是20元,加上出廠時增加的人工成本,一件羽絨服到臨沂市場后成本會增加50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