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怪現狀:5成企業依靠補貼生存
靠“稅費返還”生存的光伏企業并非只有天威英利。
在光伏行業,“稅費返還”政策是很多光伏公司正在享受的“優惠”措施。不管是地方政府,還是光伏企業所在的經濟開發區,對于光伏公司的稅費返還政策的申請幫助及落到實處,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晶科能源去年全年獲得的稅費返還額為2.7億元,而另一家光伏企業在今年前三個月和去年獲得的稅費返還分別高達4.3億元和2.21億元。
“稅費返還包括所得稅和免征營業稅等。”一家光伏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向媒體透露,目前有不少光伏企業靠稅費返還等地方政府給予新能源產業的優惠政策維持企業的運轉,甚至有企業以此增加了凈利潤。
“吃”補貼生存難長久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大部分在美國上市的光伏企業屬于外資公司或者注冊了一家外資殼公司,都能享受到“兩免三減半”的“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一般可以持續數年。有的企業即便是在設立3年后有營業收入且需要交納所得稅,但有些地方政府為了鼓勵企業發展,將其所得稅的50%直接拿出來作為這家企業后續光伏項目的建設使用,該政策可以維系5年甚至更久。
除了所得稅優惠外,某些地區財政部門還會對該類光伏企業的多晶硅及硅片擴建項目進行補助,各地補助的幅度有所不同,有的是幾十萬元,有的則達到上百萬元甚至更高。
盡管2011年光伏產品價格大跌、企業虧損和停產比比皆是,但有些地方政府仍在通過財政及其他手段支持企業,讓企業避免了“自生自滅”,而同時卻加重當地的財政負擔和金融風險。
“雖然一些地方推出優惠政策給予光伏企業支持,但從長遠來看,稅費返還等政策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企業的發展還要以其自身過硬的技術和市場開拓力度為根基。”業內人士認為,光伏企業這種靠“吃”補貼謀生的方式也是對廣大證券投資者利益的損害,而那些經過“合理加工”的財報,也加大了投資者的風險。
據了解,目前光伏產業已顯現產能過剩跡象,一些地方的優惠政策正在逐步收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