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怪現狀:5成企業依靠補貼生存
近年來,光伏產業深受資本市場與各地政府的寵愛,至今中國已涌現出100多個產業基地,產能占據全球半壁江山。然而,今年歐債危機、“雙反”調查以及產能過剩、行業混亂等因素,讓曾經如火如荼的光伏產業進入“嚴冬”。
盡管2011年光伏產品價格大跌,企業虧損、停產的狀況比比皆是,但包括光伏行業龍頭企業在內的大多數企業仍靠著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得以生存下來,甚至以此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
而現實情況是,不少地方在推出扶持政策的同時,當地政府也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和金融風險。這些都讓這個新能源產業蒙上了一層陰影。政策激勵能否在根本上幫助光伏企業做大做強,眾多證券投資者能否獲得回報,都留下了一個個問號。
行業大面積虧損
進入2011年,歐債危機、“雙反”調查的“外憂”與產能過剩、行業混亂的“內患”相互交織,曾經如火如荼的光伏產業進入“極寒嚴冬”。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在美上市的10家中國光伏企業市值大幅縮水,幅度最大的超過90%,總市值蒸發27億美元。
知名光伏企業英利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凈營收為6.677億美元,凈虧損達2830萬美元,毛利率僅為10.8%,環比下降52.1%。同期,賽維LDK虧損1.15億美元,尚德虧損1.16億美元,且被破產傳言的陰云籠罩。
“由于意大利、法國的政策不確定性和德國的市場需求下降,光伏組件的庫存節節攀高,價格下跌比預期的還快。幾個月前,光伏組件的價格已下跌了30%—40%。”英利有關人士透露。
同時,尚德也表示,其產品的平均售價從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下降了16%,預計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的下降幅度為10%以下。
虧損企業仍能盈利
盡管英利第三季度凈虧損達2850萬美元,但記者注意到,“稅費返還”不僅讓天威英利補上了經營的虧空,還實現了盈余。
英利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公司收到的稅費返還為1.8797億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